從高處,遠眺「藍寶寶」(舊式柴油小火車暱稱)在平溪線鐵道上悠閒漫步,然後對著她大聲嘶吼,期待旅客的招手,亦或司機先生的鳴笛回應。這是不懂事的孩子才會做的傻事,卻是我跟幾個死黨好友,在學生時代不怕死,幾度赤腳在孝子山稜線上來回奔跑幹過的。
就算再資淺的鐵道迷,都會懷念這種DR2100~2400型火車,她因外觀漆成藍色,而被戲稱為藍寶寶,是平溪人對外聯絡的主要交通工具。十幾年前,就算在人潮擠爆的天燈盛會期間,藍寶寶還是扛下重責大任,送往迎來;我曾經因擠不上火車,而從藍寶寶「瘦小」的窗戶爬入車內,外頭靠友人猛推、裡頭乘客還在車上幫忙拉,感覺狼狽,卻有意思極了。這場景,彷彿是從印度錯置幾千里遠到了台灣!
念舊旅人
拾取平溪舊況味
那年放天燈的感覺猶在,但放天燈的過程不是重點,而是天燈把當時所有的幸福感全都收納進來,濃縮、封印,成為旅人一輩子的鮮明記憶。
民國88年平溪線鐵道全面觀光化,從日本引進DR1000動力車廂,取代了藍寶寶。現代化車款固然舒服多了,但總少了那股味兒,就算外觀再怎麼努力彩繪,念舊的旅人就是不習慣。
搭火車賞玩平溪的風味淡去了,106號縣道上卻成了「重機族」的場子,不管平時假日,酷炫的騎士與辣妹,總愛沿著基隆河谷,挑戰幾處驚險的髮夾彎,揚長呼嘯過寧靜的山城,為平溪鄉增添幾許活力。幾處視野不錯的露天咖啡雅座,像是莫內咖啡、香堤庭園咖啡店,每到假日便成為他們聚會的定點。
對我來說,平溪的印象,不只是火車、鐵道、老街、煤礦、瀑布、山稜的片段記憶,而更像是有個親戚住在那裡,隨時可以去找他們閒聊。他們為了討生活,也得跟隨著時代變換腳步,以前「做礦」,現在搞「一鄉一特色」,日子還是得過。
最熱鬧的時候,這裡曾經有三萬多人口,現在只剩下五千人,繁華落盡,白雲蒼狗。然而,只有留在這裡的平溪人,可以留住屬於平溪風華的最後一點感情,這也是喜愛平溪的旅人們,經常回來這裡的原因吧!
雪山隧道還沒有通車以前,國道五號已有部分路段開放行駛,從石碇交流道取道平溪是最方便快速的捷徑,大幅拉近了台北人與平溪的距離。不過,搭火車還是我最喜愛的方式。我自己的玩法,多半繞著十分、嶺腳、平溪、菁桐這四個車站的周圍,一次一個站或兩個站的行程,其實就可以耗去大半天的時間。撇開對懷舊的執著與任性,偶爾到這個後花園走走,倒是挺愜意的。
十分站
親水步道賞瀑布
搭火車遊平溪,很多人會選擇在十分車站下車,畢竟這是這條線上的第一個大站。十分車站最大的變化,是煤礦場繁忙的景象不見了,來了好幾次還是很不習慣,最搶眼的反倒是華麗的靜安吊橋,與「樓仔厝」民宿餐廳的招牌。
「樓仔厝」頗令人驚豔,改裝自礦場老闆的豪宅,化身為古意盎然的旅店,民宿主人精心留下與礦業有關的老東西,感覺就像一處小型的博物館;而樓上的住房更有意思,分別以礦坑的名字命名,像是月桃寮、一坑、十分寮、幼坑、粗坑、番仔坑等,視野相當不錯,看山看水,讓人心情愉悅。
每次到十分,總要猶豫要不要去一趟十分瀑布?一來,從車站走到那裡還有一大段距離,要不就要從大華過來,再者是要收錢。自從十分風景區管理處為這一帶規畫了親水步道,從沿著四廣潭走木棧道,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壺穴地形,再往前行經過眼鏡洞瀑布,途中可謂處處驚喜,不知不覺就走到十分瀑布了。
十分瀑布水氣磅礡,石壁的壯闊景觀,也能與之相配,即使多年來數度拜訪,每次再來,沾了一身水氣,還是有全身洗滌、通體舒暢的感覺。
老街上,六十年的老店舖周萬珍餅店依舊是往來遊客的焦點,平溪餅跟黃金酥,別忘了各帶上幾塊,才不負平溪一遊。早年,連瑞芳、三貂嶺、侯硐地區的人都會專程到此買餅,甚至有人遠從宜蘭前來訂製喜餅。
嶺腳站
藍鵲爭鳴桃花源
嶺腳是一個很容易被遊客遺忘的地方,若是走公路從十分方向過來,遠遠就看到嶺腳瀑布,「哇!」然後很快就過去了;搭火車還有機會與瀑布近身一瞥,卻僅止於驚鴻一瞥。一旦走下來,就有新發現。
近年,經過媒體強力傳播,嶺腳蔡家古厝的紅磚樓,一度成為遊客爭逐拍照的熱門景點,只是此地遺世獨立,僅供到此一遊,連坐下來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雖有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樂趣,但遊客造訪此地,還是要先有心理準備。
出了車站,過了平交道,巷口的柑仔店已經守候這裡數十年,再往後走便是一大片老社區,寧靜得讓人不相信這裡曾是一個熱鬧非凡的聚落,在民國五○、六○年代,嶺腳社區還曾為了不夠住的問題,增建一大排新的房舍。
工業的撤離讓平溪沒落,卻還她本來的秀麗面目,讓平溪再度成為生態天堂。大路車工作室的蔡金木告訴我,他曾請專業的生態解說員前來辦營隊,在整個嶺腳地區耗半天,數百種動植物生態根本講不完。我們當天步行過程中,一行人發現至少百隻的藍鵲在林梢爭鳴不休,大夥兒直呼不可思議。
菁桐站
延續礦場古早味
很多人來菁桐,只是在車站附近老街走走,頂多繞到石底大斜坑一帶的煤礦公園走走,非常可惜。其實出了車站,過馬路,循著指標往「太子賓館」方向下切,是一大片的日式聚落,是以前的高級住宅區,這裡的民宿及庭園咖啡被偶像劇、流行音樂MV借景拍攝已經快拍到爛了,在這一帶散步感覺真的很古時候,向北眺,則可以看到有平溪富士山之稱的薯榔尖。
想一覺醒來,誤以為真已到富士山腳下,在「菁桐山居」就辦得到。老闆王炳輝夫婦,花了大功夫,把老家及礦場辦公室改裝成民宿。王炳輝從小就生活在煤礦坑旁,對礦場的故事如數家珍,聽他講古,堪稱一大樂趣。
此地原為礦工福利社的紅寶礦工食堂,因為國際知名的旅遊雜誌《Lonely Planet》介紹而爆紅,這裡的便當,號稱可以讓體力消耗超大的礦工吃飽。但我對古早味的麵茶更有興趣,甜淡適宜,入口溫潤,老闆解說,這是他親手調配,再經手工翻炒,溫開水一沖,就能出現美妙的香氣。最後,再點上《Lonely Planet》記者推薦的紅寶咖啡,便遊興足矣,不負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