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掌握溫感技術,中小企業揚眉全球

熱映光電,溫度世界裡的小巨人

江佩蓉
user

江佩蓉

2008-01-01

瀏覽數 6,400+

掌握溫感技術,中小企業揚眉全球
 

我們身處的世界,跟「溫度」息息相關。美國科普作家沙格瑞曾說:「溫度不只是數字,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熱映光電公司的創業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追尋溫度的故事。

熱感技術造耳溫槍,搶占醫業大餅

美國曼哈頓島上的商業摩天大樓中,一項空調設備安裝工程正趨近完工。出風口100公尺外,施工者拿出測量儀器,在屋內各個角落做最終的恆溫檢測。日本銀座料理亭中,師傅正專心地凝視著油鍋內溫度的變化,耐心地等溫度上升到170度時,開始天婦羅料理工作。

地球另一頭,法國巴黎餐廳中,西裝筆挺的紅酒師正在向客戶解釋,這支2007年的薄酒萊新酒,最適合搭配的肉品和入口的溫度在攝氏14~18度間。夜深人靜的長庚醫院中,育嬰室的值班護士正拿著耳溫槍測量記錄著新生兒的狀況。

這些散居世界各地的人,看似毫無關聯,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用來自台灣廠商熱映光電所設計的產品──紅外線溫度量測儀。

成立於2000年的熱映光電,即將在12月正式掛牌上櫃。2006年,熱映光電營收4.2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幅度達到73.62%,每股盈餘更達到4.61元。熱映光電更是國內中小企業獎項的常勝軍,除了甫拿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頒發的第十屆國家小巨人獎之外,熱映光電也是國家第十屆台灣精品獎,第二屆台灣精品推廣獎的得主。

優異的IC設計和電子製造技術,讓台灣在發展生技與精密醫學產業上特別有利,一直被視為國家兩兆雙星計畫的重要支柱,熱映光電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成立。創業團隊曾參與第一代耳溫槍開發,擁有深厚的研發實力,更有富爸爸IC設計大廠凌陽科技和好媽媽遠見科技。

「擁有這樣的創業條件,我們一直認為成功應該很快到來。」熱映光電總經理顏嘉麟回憶。新生的熱映光電滿足了創業三要件:資金、人才、技術產品。但是,創業的那道牆遠比想像的更高。醫療生技產業涉及生命安危,屬於進入門檻較高的產業,採購者寧願採取保守安全的立場,因此,即使創業一年後,仍遲遲接不到足以支撐公司營運的大訂單。

為了掌握關鍵技術,熱映光電創立之初,幾乎將所有資金都投入研發,包括測量與校正儀器等都是熱映自有設備,集資的5000萬元轉眼間就要燒光。

這時,公司經營團隊做了兩項決定。第一是降低營運成本,先讓公司能撐下去。原本任職於惠普的董事長馮竹健和總經理顏嘉麟,率先減薪三分之一,經理人減薪一成。第二,採取破壞性創新策略進入市場,積極開發關鍵技術「紅外線系統整合單晶片」(IRSOC)。

在每支耳溫槍等測量儀器中,感測晶片等同是心臟一般重要的位置,主宰著感應的靈敏度,熱映光電的破壞性創新策略,也由此開始。過去,這項功能分散在四顆晶片上,熱映光電決定整合到單一晶片上,以降低成本,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

SARS風暴燒出商機,穩住市場地位

想在不到2公分見方的晶片上,整合過去需要四顆晶片才能執行的功能,談何容易,研發團隊幾乎兩年的時間,才克服不同晶片電路板上電流需求不同,線路分布等難題。為了這項技術上的突破,熱映光電先後燒掉8000萬元資金。

所幸,投入的時間與金錢都得到回報。因為這項技術,熱映光電的產品在晶片生產成本至少降低三成,量測品質卻更穩定,因此慢慢取得OEM(代工)訂單,每個月開始帶進幾百萬的營收。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一次全民的危機,卻給了熱映光電另一個茁壯的機會。2002年,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侵襲亞太,所有溫度測量儀器全都成了國家強制徵收列管的產品。而源源不絕的訂單,幾乎擠爆熱映光電的電話線。這對熱映光電來說,雖然是商機,卻也可能是另一次危機。為了因應新訂單,生產工廠在昆山的熱映光電,極需擴產,研發人員必須深入疫區,協助生產線建制,那是直接對生命安全的威脅;另一方面,產能要擴充到多少才夠?現在過度擴產,等SARS風暴過去,未來會不會有產能閒置的風險?

燈火通明的作戰會議,開始在熱映光電的小會議室中展開。「這是必須把握的機會。」顏嘉麟下了決心。經營團隊一方面說服研發團隊的領導人,另一方面決定將產能由每月生產3萬支,拓產到每月生產10萬支,以供應暴增的訂單。這個危機讓熱映光電有了轉虧為盈的機會,那一年,70萬支耳溫槍的出貨量,帶進5300萬的營收。

測量技術再精進,成功打進醫院

因為SARS而大量出貨,熱映光電的品牌知名度也隨之增加,有了打進醫療生技產業的機會。2005年開始,更與長庚醫療體系合作,為其設計醫院專用的耳溫槍。由於醫院使用耳溫槍的次數頻繁,因此耗損率較一般家用耳溫槍高,考慮到這點,為了服膺長庚醫療體系的需求,熱映的研發團隊善用其晶片整合技術穩定度較高的優勢,為長庚體系開發出測量誤差值在正負0.1度的耳溫槍,與一般市面上的產品相比,精準度提高了50%。

能提高精準度,是因為熱映光電斥資5000萬元,添購昂貴的校準儀器,從IC設計到製作,後續的紅外線感溫校準,都能在熱映內部的研發部門中完成,讓廠商自己能真正掌握整體產品的關鍵技術,開發出精準度更高的產品。

「熱映光電在技術的研發上一直是很積極。」台灣區醫療暨生技器材理事長陳濱說。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由於規模較小,多屬於中小企業模式,核心技術的門檻越高,越有競爭優勢。此外,對於國外市場的掌握度有將影響台灣對市場產品資訊的變化,提早布局新的產品線。

創業前兩年,熱映光電專注在醫療生技耳溫槍的發展上,至今全球已經銷售將近百萬支。相較於其他醫療用品市場,耳溫槍市場是相對競爭激烈的產品線。由於這項產品使用週期長,因此如果仰賴單一產品做為公司主力,很難有壯大的機會。因此,如何應用核心技術進一步開發新的產品線,一直是熱映光電思考的問題。

對於90%產品外銷的熱映光電來說,來自客戶端的需求,成了其新產品開發的絕佳契機。熱映的紅外線系統單晶片整合技術,除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外,也能讓儀器體積更小,更符合使用上機動性的需求。

他們翻閱文獻與過去研究,發現紅外線感溫測量儀器最早以前,是用於太空中探測中。透過遠距離的星球表面溫度探測,太空人可以預測該星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這樣的想法給了熱映光電新的契機,他們開始思索將紅外線感溫技術運用在工業,運用在其他生活層面的可能性。「這是溫度決定一切的世界。」顏嘉麟說。

紅外線感測再創佳績,全球熱銷

於是,以紅外線感測技術為核心,熱映光電開始切入不同領域的市場。2003年適用於工業的紅外線精密溫度儀首先問世,由於晶片體積較小,相對使構成機件簡化,熱映光電因此克服了這項儀器體積過於龐大無法移動的缺點,開發出體積只有一般市面產品六分之一,如同遙控器大小的手拿式紅外線精密溫度儀。原本一台要價150元美金的機器,由於體積較小、生產成本較低,熱映的產品甚至是原先售價的五分之一,至今在全球銷售已達8萬支。

當競爭者朝醫療用品器材領域上下游布局的同時,只有熱映光電選擇走出醫療生技領域,將關鍵能力擴展並應用到其他生活層面。至今已經服膺客戶的需求,推出兩百多種運用在不同生活層面的產品,因此得以打進全球居家修繕的連鎖體系,也讓熱映光電首度營收破億,較前一年度成長達到75%。2006年,紅外線溫度量測儀占整體營收比重達到78%,遠遠高於當初創業時耳溫槍與額溫槍的貢獻。

「創業的第七年往往是最關鍵的一年。」陳濱說,台灣醫療生技產業多屬中小企業,而在台灣120萬家中小企業中,只有三分之一能撐過第七年。熱映光電,正是這場激烈競賽僅存的少數,在創業第七個年頭,熱映光電不但要站得穩,還要走得更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