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詹詠然、莊佳容兩位女孩,先後在澳洲網球公開賽與美國網球公開賽女雙賽事中拿下亞軍,成了繼王建民之後的新台灣之光,突然間,長期被遺忘的網球運動,重回台灣觀眾的視線。
見到詹、莊上台領取澳網女雙亞軍銀盤的那一幕,徐正賢大為感動,當時,他還是竹科百萬年薪的電子新貴,他回憶起那個封塵內心多年,熱愛網球的14歲大男孩。
14歲那年,徐正賢拿下全台灣青少年網球第二名,他跟所有網球選手一樣,想追逐站上世界舞台的夢,卻被阻撓,因為在欠缺資源的台灣,網球選手要想出頭,難如登天。
鎩羽/綺麗夢想不敵殘酷現實
徐正賢的父親是網球國手徐江榮。當徐正賢拿下了全國青少年網球大賽亞軍,一心想跟隨也是14歲就成名的王思婷,努力往職業選手邁進,但父親卻大力反對。當過國手的父親,更了解球場上嚴苛的現實,更清楚認為這條路不光靠天分,還得有經濟支持才能走下去,徐正賢跟父親冷戰了一整年,父親仍然堅決反對,最後,徐正賢放棄了網球夢,回到「正軌」的升學道路。
畢業後,徐正賢就像所有理工科系背景的學生一樣,順利進入竹科,待過華邦、錸寶、友達光電等大公司,薪水愈來愈好、職位愈來愈高,原本以為自己就這樣一輩子當工程師了,但一次外派到美國矽谷工作的機會,卻意外與他熱愛的網球重新連上線。
被半導體設備廠漢銘科技派到美國矽谷後,有天,徐正賢得知當時ATP排名還在100名之外的台灣網球好手盧彥勳將飛抵美國參加賽事,知道這個消息,徐正賢聯絡上盧彥勳的哥哥,主動幫忙;隨後,更在矽谷為盧彥勳發起募款,甚至成立盧彥勳在矽谷的後援會,讓極有潛力卻資源不夠的盧彥勳,得到了許多美國僑胞的慷慨解囊。
外派結束後,徐正賢返回竹科,還是不忘繼續當網球產業的「義工」,包括協助亞運獎金仲裁,以及幫許多選手與網球協會溝通。關鍵性的轉折出現在2006年,他到美國參訪,在參觀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時,受到意外震撼,「參觀紅襪隊的時候,心裡真的很shock,因為接待我們的行銷經理是MIT畢業的,看到一個這麼優秀的人進入運動行銷的領域,這種事情,在台灣幾乎不可能。」
逐夢/時候到了,該去做想做的事
回到台灣之後,徐正賢想要創業的念頭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但要創什麼業呢?」他心裡不斷自問,「我當初不敢想跟網球有關的夢想,覺得一定不會成功,但回過頭來想,我還怕什麼?我不能因為機會不高就不去做啊!」他說。
詹、莊兩位不畏難的女孩,在不被看好下,成功站上世界舞台激勵了他。曾經,他割捨了網球選手夢,如今,他決定換一個方式圓夢。
「過去我自己無法完成這個夢想,現在,我來幫其他網球選手完成這個夢。」徐正賢堅定地說。為了這個夢,他放棄百萬年薪,在2007年6月成立了「蓬勃運動事業」,幫助更多台灣網球選手,在挑戰世界舞台時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說服了自己,也覺得時間到了,是時候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儘管沒有大資本,儘管連好友──智林運動行銷的董事長施宣麟也勸他再多想一想,儘管有一個又一個不確定性的因素。這一次,徐正賢不願再退縮,更奇妙的是,當一個人義無反顧地往夢想前進,貴人就適時現身。
第一位貴人是徐正賢現在的老闆賴建豪,賴建豪也是一位愛運動的人,從非運動專業跨足網球拍市場,後來又做起撞球桿;當徐正賢向他簡報對台灣網球產業的夢想,賴建豪被他的熱情與專注所感動,決定掏出錢來,讓這個年輕小伙子試一試。
第二位貴人,來自國外。2007年4月舉辦的台維斯盃,徐正賢擔任中華網球協會對外窗口,因著這個機緣,認識目前全球Top70的教練霍多夫(Dirk Hordorff)。而他在這次比賽中,展現優異的公關與組織協調能力,贏得了霍多夫的信任。
展翅/為選手打造健全網球環境
「網球在台灣是很有競爭力的運動,因為現在不僅只有一、兩名選手,而是有一群選手要冒出頭來,如果我們把所有選手一起拉上來,那個效應就不只是現在的王建民旋風了。」為了達到把台灣網球選手國際化的目標,蓬勃運動事業密切跟霍多夫合作,霍多夫將盧彥勳、王宇佐、陳迪三人的台灣經紀權委託給蓬勃,其他全國前十三名網球選手的全球經紀權則委託給霍多夫。
接下來,還需要夠水準的賽事,才能吸引台灣觀眾重回網球場。因此,蓬勃在2007年11月,於高雄舉辦了ATP(職業網球聯合會,1990年開始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網球巡迴賽的組織者)5萬美元級的男子挑戰賽,這是台灣市場在間斷了十四年後,首度舉辦的ATP賽事。
要打造健全的運動環境,明星、賽事、聯盟缺一不可,「如果能創造一個環境,讓教練、選手、裁判、復健師都能在這個環境中make a living(生活),那對蓬勃來說,就是成功了。」徐正賢說。
每次面對人生十字路口,徐正賢都會拿出《一生能有幾次工作?》這本書,思索著:人究竟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他已經用創立蓬勃,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