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底是理性?還是感性?我們規範了時間在刻度內的意義,明瞭分分秒秒的準確性,卻又追求著感性的時間感,總愛說時間如箭,又說時間如水流。浪琴表用翅膀與沙漏做為標誌,表現了時間的理性,與浪漫。
瑞士錶匠打造恆久工藝
聖米耶山谷(Saint-Imier)是瑞士鐘錶的發源地,早在17世紀就開始了製錶文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製錶業已經成為這山谷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次大戰後手錶普及,1950年代,瑞士出口的腕錶已經占了全世界的50%;1975年之後,瑞士鐘錶受到日本、美國、蘇俄與香港的衝擊,全球占有率下滑至三分之一。
瑞士鐘錶業者或許煩惱,該如何打這場全球行銷戰爭,但有些東西,愈是恆久,愈有價值。時間工業正是如此。
1867年,聖米耶山谷優異的鐘錶匠師歐尼斯‧佛蘭西昂(Ernest Francillon)創立了浪琴表,五十年後,浪琴從二十人的小工廠,成為兩千五百人的知名品牌,獲獎無數。總共有十面格蘭匹茲獎、二十八面金獎、連續七年獲得八十三面日內瓦天文台榮譽獎。至今仍無其他製錶能打破其紀錄。
獎項,也許是冰冷的,藏在其後的工藝卻是由當時瑞士最精湛的工藝匠師,嘔心瀝血創造發明。
典範設計讓品牌穿越雲霄
1896年,浪琴表已經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計時。1912年,浪琴表在瑞士全國體育會議中,展示最新發明,從此改變了體育計時的歷史,他利用斷線式自動計時機制(Broken-wire),取代按把計時,這項發明甚至在二次大戰被運用在軍事計時。
真正讓浪琴飛上雲霄的,卻是對飛行計時器的創新。1927年飛行探險家林白獨自一人從紐約飛往巴黎,橫越大西洋展開了不著陸飛行,他突破航空史上的飛行紀錄,手上戴著的正是浪琴腕錶。1931年,他又為浪琴設計了導航時間天使腕錶(Hour Angle)。
然而能夠支撐飛行計時器的,則是1920年代浪琴與美國海軍上將溫氏將軍發明的「Weems飛行系統(Weems System of Navigation)」,只要透過錶盤中央的旋轉面盤,以及中央面盤的雙軌道分鐘刻度,就可以精準調校時間。這項發明更在1935年申請專利,運用在更多飛行技術上。
超越極限的夢想之翼
浪琴對計時器所下的苦心,以及在專業領域上的表現,奠定無疑。1920年代的「代言人」林白,在八十年後仍讓人念念不忘。但是1990年代的新代言人,輕輕地將浪琴帶往不同的方向,她就是奧黛莉赫本。
浪琴用「優雅,是一種態度」(Elegance is an Attitude),重新詮釋這百年品牌。直到現在,八十年前林白飛行的浪漫夢想,與奧黛莉赫本叼著長煙斗,彎著腰身,還露出俏皮的微笑,這形象已經深深與浪琴表合而為一。「There is no performance with elegance.」說出浪琴表新世紀宣言,也說明它轉型的渴望。
浪琴表從來不甘於只有冰冷科技,也不願只有優雅,2007年浪琴推出全新系列的運動錶款,想要超越更高、更遠的極限。從1953年第一隻身海潛水錶開始,浪琴就具備了最精密的技術。深海征服者系列每隻錶款防水深度都達到300公尺;極速系列的「騎士錶款」則可測量每小時七十公里的最高馬速。
歐尼斯‧佛蘭西昂在1867年創辦浪琴表時,曾夢想著讓所有人都能享有高品質的腕錶。現任總裁瓦特‧霍凱爾(Walter von Känel)卻有著更遠大的夢想,除了要將品牌賦予夢想的翅膀,更要將熱情傳達給年輕人。雖然,我們無法到達300公尺深的水底,也不太可能成為F1賽車選手,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心中懷抱夢想,超越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