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每年均以兩位數成長,帶動內需市場蓬勃發展。而開拓內銷市場,關鍵之一在於品牌經營,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從「中國製造」朝「中國創造」邁進,大陸本土企業紛紛自創品牌。
趨勢轉變給台商帶來很大壓力,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說,台商現階段的挑戰是,在大陸做外銷已經面臨瓶頸,目前正積極轉型內銷,急需大量內銷人才。
近來忙著與中大型陸資企業開會的104人力銀行大陸獵才總監黃至堯則透露,大陸本土企業打算在內銷市場裡自創品牌,積極拓點展店,從店長、區主任到督導層級以上,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階以下用當地人即可,但是談到品牌經營與策略操作,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台灣人才仍受青睞。
針對大陸現階段對台灣中高階管理人才與專業人才的需求,《30雜誌》特別專訪人才顧問公司經緯智庫八位負責不同產業領域的人力資源專家,逐一分析目前大陸工作趨勢,以及六大類搶手的職缺。
金融產業:歡迎行銷與風險控管人才
中國大陸銀行早期只有存取功能,2000年以後信用卡進入市場,關於信用卡的行銷架構與風險控管,仍是台灣人比較有經驗;除了信用卡,在消費金融、房貸、金融卡,以及個人理財方面,台灣此一領域的人才都相當受重視,尤其在銀行有十年以上管理經驗的台灣金融人才,更是搶手。另外,外商銀行也樂於尋找台灣金融人才到大陸,專門服務外商銀行放款的台商客戶。
台灣金融人才素質高,無論是在理念或是訓練方面,都受到外商銀行長期培養與規範。台灣年輕一代金融人才如果打算到國際打仗,必須多加注意金融產品規畫與國際潮流,將來可以發揮的市場除了中國大陸,越南也是台商積極開發的地區。
內需產業:急需業務及行銷人員
隨著台商積極拓點,從華北、華中到華南,各個區域都需要經營管理人才進駐,尤其熟悉業務與行銷的相關人員。目前,中階以下職缺逐漸在地化,但是中高階以上人才,還是需要仰賴台幹的豐富經驗。而在消費產品的行銷上,若對象訴求客層是年輕人,行銷人才則傾向年輕化。
台灣行銷人才特別要留心的是,台灣經驗不見得能在大陸複製成功,尤其是在外商公司待過的行銷人才,過去有總公司提供遊戲規則,一旦進入台商企業在大陸打品牌,基本上無規則可循,挑戰性非常高,品牌形象任由你來塑造。
高科技產業:質化發展,重視專業經驗
電腦資訊產業需要的人才目前已經朝質化邁進,不但要豐富經驗,而且領當地薪資,沒有外派獎金;不過這樣的條件還是吸引不少台灣年輕人才赴任,主要是因為奧運產生多種新商機,尤其是網頁設計、動畫,以及多媒體運用等,台灣在這一塊發展較早,相關人力的技術與經驗也較成熟。
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是台灣的強項,目前去大陸發展的研發人才還不多,這是大陸目前急需的人力,可以得到較高的薪資。
不過,研發人才相當要求素質,所以台灣的台大、成大、清大與交大等知名學府的學歷會比較受到青睞,私立學校畢業的求職者如果學校成績不錯,可以在履歷表附上成績單。至於到大陸擔任研發主管,記得多跟當地人資主管聊聊,了解你帶領的部屬特質,才能掌握工作環境。
人資產業:仰賴台灣HR人員建立制度
大陸市場,不斷有新產業冒出頭,因此不管招募或訓練人才,都急需有經驗的人力資源(HR)專業人員。大陸非常欠缺本土 HR人員,因此無論是外商或是台商都喜歡聘用擁有豐富經驗的台灣 HR人員,到當地建立管理制度與培育本土人才。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大陸每一個省分制度與法令都不同,HR人員前進大陸,最難的不是專業,而是要多做功課了解當地民情與法規,以及要積極建立當地人脈。
財務會計:台商還是傾向用自己人
外商在大陸進行當地化,比台商更積極,因此台灣財會人員若進入大陸外商擔任高階主管,大多是階段性任務,通常在他之下的經理人位置,一定是安排大陸當地人,等待約兩到三年,當地人成熟後,台灣經理人就功成身退。不過一般來說台商比較信任自己人,帳房都是由台籍幹部負責,只是薪資已逐漸與當地幹部平行。
醫療產業:需要醫療管理階層
大陸開放醫療民營化之後,外資以合資的方式投資醫院,台塑、明基、旺旺等集團都相繼在大陸投資醫院,需要醫療管理人才。至於藥廠方面,從台灣派過去的外商藥廠中階主管,通常訓練一批人之後就回來了;而台灣本土藥廠與陸資合作開發新藥和臨床實驗並不理想,大陸鄉下地方居民還是習慣買成藥。
值得注意的是,銷售醫療器材的台灣個體戶在大陸都做得不錯,像是人工關節等骨科醫療儀器。原因是在台灣販賣醫療器材,必須是立案公司才有機會跟醫院洽談,但是在大陸,只要有門路,甚至在網路上就可以銷售。
最後,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特別提醒台灣的30世代,應該趁年輕未婚,或是已婚但尚未有小孩之前,勇敢跳脫舒適圈,西進接受挑戰性高的工作,及早累積自己在中國的工作資歷,這是第一流人才未來想更上層樓,非常重要的一份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