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得已的現代隱士

陳玉梅
user

陳玉梅

1997-06-05

瀏覽數 15,850+

不得已的現代隱士
 

本文出自 1997 / 6月號雜誌 1997大學風雲排行榜

這一群人過著綠色信徒一般的生活。從蓬屋、帳篷到木板屋,他們住的地方強調「天然」、「無污染」,牆壁不能做任何的處理,地板也不能鋪地毯,家中所有的塑膠製品統統都得清除。他們穿棉的衣服,不能漂白,不能染色,更不能用洗衣粉、肥皂,只能喝天然的泉水、吃有機蔬菜。

被迫「隱居」

至於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日用品,他們都要經過特別處理才能使用:自來水當中的氯要過濾掉才能淋浴;報紙要在外面風乾二十四小時以上才能攜入屋內:至於部分洋溢著香水味、墨水味的書籍、雜誌,他們避之唯恐不及。

不進超市,遠離公共場所,避開交通繁忙的市區、公路,他們從社會撤退,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這可不是一群新時代運動的瘋狂實踐者,更不是某一教派在厲行嚴格的出世生活。這群人在英美都有,而且為數不少,由於對化學物質過敏,現代世界對他們而言彷若地獄。所有現代人用的電氣用具、家具、自來水及工業製品等,都可能使他們害病,甚至死亡。

即使是相當少量的化學物質,都會讓他們不舒服。一旦過敏,他們會有頭痛、氣喘、呼吸困難、記憶力減退、耳朵腫痛、發疹、疲倦、憂鬱等症狀,嚴重起來甚至連四肢都不能活動,醫療生態學家把這個疾病叫做「多化學物質過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簡稱MCS)。

由於每個患此病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太一致,這個疾病難以界定。根據支持多化學物質過敏症理論者的說法,環境疾病可能會使皮膚、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肌肉、關節等數十種器官系統出現毛病。此外,病人憂鬱、沮喪、與社會疏離。愛荷華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布萊克對此表示,MCS症狀之多,與其他疾病有明確清楚的一、兩種症狀不太一樣,因此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定義。

根據美國新聞週刊表示,這種疾病起初是因為過度暴露於一種或數種化學物質,結果導致病人對其他的化學物質也高度過敏。但是,科學家不瞭解的是,為什麼對一種化學物質的過敏反應會引起一連串對其他化合物產生過敏現象的反應,而這在一定的程度上,為什麼對正常人卻不會有影響?至於暴露在這些化學物質中導致這種疾病的機制是如何,更是不得而知,於是在缺乏良好設計的研究狀況下,部分的主流醫學界及科學家甚至認為這個疾病根本不存在,不過是病人自己想像出來的。

藥理學及毒物學家華得爾(W. Waddell)把多化學物質過敏症的症狀統統歸為心理上的疾病。他認為病人的這些症狀是因為對化學物質的非理性恐懼。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中心的醫生泰爾更認為它根本是一種信仰,而不是疾病。

但是,對於生態醫學家而言,他們認為身體出現這些多化學物質過敏的症狀,絕不會只是心理造成的。而德州大學的免疫學家及過敏學家米勒表示,他的病人在發病以前都不曾有過心理疾病,他們努力工作,有很好的表現及紀錄,卻在突然間由於暴露在化學物質環境中而生病。

礦坑中的金絲雀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至於對MCS這群身歷其苦的人而言,他們更沒有辦法接受別人認為他們不舒服的原因只是因為對工作倦怠、想太多,有疾病妄想症。於是,愈來愈多同病相憐的團體自力救濟,透過政治壓力及媒體報導,期望政府、研究機構及社會能正視這個存在已久的二十世紀疾病。

這些團體紛紛表示,他們的疾病不是無中生有;至於環境中有哪些化學物質會對人體潛在地造成負面影響,它們不是不存在,只是科學到目前無法確切知道而已。他們認為,整個工業世界在對待「環境中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影響」這個問題上面,是在證明它們有毒之前,假設這些化學物質都是安全的。於是,這些MCS病人團體以礦坑中的金絲雀自比(通常礦工在探勘礦坑時,都會帶著此種鳥在前頭測試以提醒礦工空氣中是否有毒,一旦金絲雀無法啼叫或死亡,礦工就得出坑),認為他們在做「前導部隊」,為所有的人類檢測當代環境污染的程度。

一九五0年代醫生朗道爾夫(Rondolph)首次提出MCS這個概念,但是直到最近主流科學界才開始重視道個疾病。在美國環保機構的要求下(據報導一九九一年環保局華盛頓總部因更換新地毯,兩千名員工中曾有一百二十二名出現與MCS相同的症狀),美國國家研究協會組成一個研究會議有計畫地研究MCS,試圖提出定義、有效的診斷與控制。至於英國愛丁堡一家獨立研究所中的一些科學家,最近也在一草「遠遁鄉郊」的MCS病人吶喊下,開始著手研究。

其實,沒有人懷疑環境中的物質可能會致病。一九七九年,美國一篇有關過敏原的討論就曾經表示:「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大部分的慢性疾病沒有不是因為環境中的因素造成的。」美國國家研究協會有關環境研究及毒物學的部門也曾經估計過,美國人對家居產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過敏的受害人數是全美人口的一五%。至於國家研究協會研究MCS的部分成員也同意,化學物質所引起的氣喘、狼瘡等疾病,在工作於鉑、聯氨及其他化學物質環境下的工人也會有,而後來證明這些化學物質的確對人體有害(而這些職業病先前也曾被視為是身心症)。

正常,卻要受威脅

克魯柏曾經是多化學物質過敏症的一分子,也是華盛頓大學的藥理學教授,二十二年來致力於研究癌症的化學療法而廣受敬重。聞化學藥物、閱讀期刊、報紙對克魯柏而言,一直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彷彿一夕之間,一切為之改變。臉部開始經常性地疼痛,甚至還會擴散到眼睛,後來在閱讀過相關期刊後,他發現他得到MCS,而諷刺的是,一開始正是這些期刊、書本導致他的不適。

這項發現對自年輕起就嗜好藏書的克魯柏不啻是打擊,自此他只要經過書店,臉就會刺痛。他無法閱讀新的科學期刊、報告,印刷物的味道會造成臉部的刺痛,讓他被迫得隨時戴上防毒面具。

後來這些身體上的症狀開始變成心理上的不適。當同事拿研究大綱影印本給他時,由於怕疼痛發作,他不敢上前去接。他開始害怕研究生涯要停擺,焦慮、挫折的感覺開始襲擊他。於是克魯柏開始認真地條列香水、化妝品及乳液等令他敏感的東西,將它們更換,並將辦公室的所有用具更換成他適用的配備。

現在,幸運的克魯柏幾乎快要復原了,他依然努力研究,同事也證明他之前患的不是憂鬱症,更不是裝病。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向大眾表示,這種疾病絕對不是精神上的疾病,他看到很多多化學物質過敏症的病人在經過這些疾病症狀後,變成妄想症。他說:「很難去描述當一個人面對日常生活一些稀鬆平常的事會害怕時的那種感覺,上超市、逛書店都應該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你卻感覺受威脅,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一群痛苦的金絲雀提醒大眾警覺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否則下個世紀MCS的人口勢必愈來愈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