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總想多做,直到完全不行

三立新聞主播 陳雅琳: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6-12-01

瀏覽數 4,750+

總想多做,直到完全不行
 

去年3月的一個凌晨,許多人在睡夢中被罕見的地震驚醒,當時,TVBS新聞台總經理李濤第一時間打電話回辦公室,看有誰在辦公室能處理這則新聞,當時接起電話的就是陳雅琳,已經凌晨3點,她還在公司剪帶子。

「我那時剪到最後一個畫面時,地震就來了,李濤的電話也來了。」現任三立新聞主播兼總編輯陳雅琳回想當時的情況。那個時期,正是陳雅琳把主播台搬到戶外進行「新聞在哪裡,陳雅琳就在哪裡」的外景播報,那天她才從合歡山播報下來,留在辦公室把在清境農場多拍的內容剪完,以便隔天可以播出,而地震來後不久,她隨即補妝又上主播台。

這個事件在陳雅琳的記者生涯之中,並不是偶發的,總是想要「多做一點」、「盡力到完全不行為止」的陳雅琳,做新聞可說是上山下海,而這股對新聞的執著與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她被冠上了「新聞阿信」的稱號。不過,在十幾年前,這位新聞阿信還曾經是教過七年書的小學老師。

辭教職,驚動校長慰留

「7歲時,我父親過世,母親要維持四個小孩的家庭很不容易,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我念了台南師專。」從小便能說能寫的陳雅琳,曾以為自己會順理成章踏上小時在作文簿上寫的「我的志願是當老師」的道路,但心中一股對於思想的渴求,讓她在師專時代開始參加三民主義社,那時她也興起當記者的念頭,「我不是想當主播,而是想站在第一線當記者,想透過自己的眼睛、思考去看這個新聞事件。」她說。

畢業後陳雅琳開始教書,為了圓夢,白天她是拿執鞭的小學老師、帶壁報參賽的指導老師,到了晚上,她去念傳播系,而七年的公費年限一到,她也拿到文化大傳系的學士及新聞碩士學歷,並考進報社,此時的她義無反顧提出了辭呈。

在小學老師是鐵飯碗的年代,師專畢業的學生會辭掉老師職務的人很少,而要轉行去當記者更是少之又少。在校長一再地勸說之下,陳雅琳暫時辦了留職停薪,但兩年後,留職停薪的期限到了,她還是堅決地遞出辭呈。

創紀錄,連線播報22小時

陳雅琳如此堅定地拋棄鐵飯碗,是因為她在當記者的第一個禮拜,便跑出人生第一條獨家新聞,一年後更因為表現優異被調到政治組,而加入了電子媒體的戰國時期,她還是主跑前總統李登輝的大將。

為了跟李登輝的新聞,陳雅琳清晨5點就得起床;選舉期間,還得跟訪一整天。那時正是電視台引進SNG的初期,人力不足是家常便飯,她連續22個小時現場Live的最高紀錄,就是那時創下的。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但也因為常有獨家新聞,讓陳雅琳背負起「七台打一台」的壓力,也就是七家電視台共享畫面,聯合抵制當時陳雅琳所屬的TVBS。

有一次達賴喇嘛在國外舉行記者會,其他七家電視台因為有共享畫面的默契,於是只跟主辦單位要了一張電視台的證件,但不在合作範圍內的陳雅琳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情急之下,她先打電話回台灣,要求公司先收外電,然後再到代表處去央求,在還沒確定拿到證件之前,她又去找報社同業幫忙讓出一張證件給她,沒想到同業一答應讓出證件,代表處也發下兩張通行證。「如果你不去努力,公司也不會怪你,但我就是在乎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因為鍥而不捨是我的特質,我總想要盡力到我完全不行為止。」陳雅琳說。只是,面對陳雅琳不屈不撓,同業只要在任何場合看到陳雅琳,總不免懷疑:「是不是有新聞發生了?」

這種特質讓陳雅琳在電視圈內一枝獨秀,一路從記者爬到了主播、製作人、總編輯的位子,儘管去年7月轉戰到三立新聞不再出去跑新聞的她,硬是把三立新聞的收視率從第四名拉抬到第一名。

「我沒有不喜歡小學老師的工作,但我想要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工作。」比較起老師與記者在心中的份量時,陳雅琳說:「以前當老師時,帶學生出去比賽得獎就覺得不錯,這也是一種熱情。但生活天天過,我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多一點選擇,而在媒體圈可以接觸各種不同的新事物,就讓我有進步的感覺。」

找真理,不畏爆料文化

在媒體品質逐漸下滑的時候,陳雅琳也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自己熱情投注的所在。「記者唯一的挫折應該是漏新聞,我沒漏過新聞,只是爆料文化出來後,我會想:『新聞義理到底在哪?』這點才讓我覺得很無奈。」她也發現,選擇將證據臚列出來、然後一一讓觀眾檢視,是個可行的方式,「當你找到一個符合自己真理的方式來處理這種新聞時,又可以繼續下去了。」

「很多事情就是遇到了就去解決它。」在追尋熱情的過程中,陳雅琳從不把挫折當成挫折,而挫折之於她,成為另一個學習的開始。

陳雅琳

39歲,現任三立新聞總編輯、製作人、主播 曾任光榮國小老師、《自由時報》記者、TVBS製作人兼主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