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台北到上海

游常山
user

游常山

2005-12-01

瀏覽數 2,950+

從台北到上海
 

溫世仁先生的世界華人青年的生涯大夢,在上海看到第一個雛形

我去過上海四次,轉眼已經闊別兩年。四次都是從虹橋老機場進出,還記得1999年首度拜訪上海,進虹橋機場內,竟看到戴爾電腦(Dell)登上虹橋機場的廣告燈箱!長久以來,以為虹橋機場應該是小說家王安憶(上海作家協會主席,上個月才又來台灣)筆下「長恨歌」的那種老派氣氛,不料矽谷的戰國群雄都來了!一時百感交集:上海真的和世界接軌了!

聽說新的浦東機場新穎方便、氣勢雄偉,更聽說這兩年來,這個人口超過一千三百萬人的大都會,隨著市場經濟改造而重生,昔日的「十里洋場」,如今市容更加日新月異,總體發展更加成熟,(王安憶在《聯合報》大樓對我說,「我寫的《富萍》長篇小說裡那些赤貧的社區都沒有了,都已經改建了!」)未來前景更加璀璨,成為全球企業最火紅的新疆界。

也因為上海如今是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30雜誌》特別成立一個海外專題採訪團隊,由主編李康莉領隊,率領副主編林婉蓉、資深攝影吳毅平,製作了《30雜誌》成立近兩年來的第一次越洋專訪。

他們為上海的活力震動。雖然上海交通量激增,上海街頭汽車爭道,「生猛草莽」的「亂中有序」的景象,也讓《30雜誌》的團隊們吃驚(這曾經是多麼「台灣的」一種特質,但是近年來,隨著台灣社會秩序的文明成熟、同時間經濟成長趨緩,有時讓康莉、婉蓉他們驚詫:台北人習慣性的街頭禮讓竟是一種福份了。)

本期還有我和記者楊倩蓉合作的「誠品書店」專題。16歲的誠品,即將樹立新的經營里程碑,也就是要把台灣的書店做到「終極版本」的七千五百坪,這是一個豪賭,但是所有華人世界的文化人都樂觀其成。因為誠品真是台灣的驕傲,更是華人世界一個「泰山北斗」般的文化地標。

最後,我想再度向讀者提到《30雜誌》的榮譽創辦人──溫世仁先生的生前宏願。他於前年12月8日與世長辭,轉眼逝世兩週年了。無疑的,上海是溫先生心目中,海峽兩岸、全球華人青年最大的一個新疆界。我們本期報導了很多優秀的海峽兩岸的30世代,見證他們馳騁夢想版圖的「上海經驗」。就像紐約市的爆發力始於20世紀初,上海的二度爆發力啟動於21世紀初。一百年過去了,偉大的城市,見證偉大的世代,溫先生曾經對30世代說過,「你們都活在一個遼闊而複雜的時代」,其微言大義,可以在我們的上海專題體現。謹以這個專題獻給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