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搞笑、不正經終究只能是檯面下的戲碼。
不正經勢力擄獲人心
周星馳的《功夫》一片創下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全台灣賣座達3億元新台幣,光是首映的週末就在台北市創下6000萬的票房,比去年年中的電影《蜘蛛人2》還要多一倍,其熱門的程度,連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望塵莫及。
而現在最當紅的電視節目《康熙來了》,結合兩位特質迥異主持人──飽讀詩書的作家蔡康永和以無厘頭風格聞名的藝人小S,使得該節目成為65.07%網友(東森網路調查)心目中最佳的綜藝節目。
另外,描寫交大學生因吃羊肉爐不慎燙傷「小弟弟」的書《羊肉爐不是故意的》,在一片出版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不但登上金石堂、誠品十大暢銷書排行榜,創下6萬本的銷售佳績,更被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與許多知名的財經企管書並列,甚至被蔡康永評為「年度最好笑的書」。
過去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現在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攻佔主流文化。搞笑的丑角,甚至比正經八百的人物還要紅,這是怎麼一回事?
貼近真實∕唐伯虎也摔跤
想探討這樣的現象,得先回到問題的根源:為什麼我們都喜歡搞笑的人事物?
「因為這樣最貼近真實。」文化評論者盧郁佳在探討相關現象的文章中,下了這樣的注解。奧美想像工程師陳倩如也認為:「這代表我們對自己越來越誠實了。」
相較於希臘羅馬時代的悲劇英雄,展現的是人最英勇、最崇高、最趨近於神的部分,搞笑的人物反而比較像處在真實的世界。因為在神話裡,人是不能有缺點的,「一旦有缺點就要受到處罰,要把自己搞瞎、弄瘸。」陳倩如說。
悲劇英雄談的是人的英雄性,而對人的缺點、生活的瑣碎面避而不談。但是人活著其實有一大堆瑣碎、黑暗、變態的事存在,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忽略的。
「周星馳就很擅於處理這些面向,因為他是一個很誠實的人。」陳倩如舉例,就像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面,觀眾原本認知的唐伯虎應該是個風度翩翩的君子,但周星馳卻把他處理成常常會摔跤的人,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再出類拔萃的人物也會有摳鼻孔、不小心跌倒的糗事,周星馳的電影只是誠實地揭露出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面向而已。
顛覆體制∕笑出社會新序
喜劇文本長期被忽視、一直到現在才大紅大紫的主要原因,恐怕與當權者害怕喜劇所帶來的顛覆有關。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認為,喜鬧劇一開始就受到敵意與排斥,合理的答案在於:「它很危險!」因為它「目無法紀、不敬權威,總是在日常生活裡揭露體制矛盾的破綻,而後在集體的大笑狂歡裡,把世界翻轉了過來。這種無政府式的輕蔑,有著巨大的顛覆性。」(引自《我愛周星馳》)。
無怪乎掌握權力的人,透過各種有形無形的思想控制,將喜鬧劇的地位貶抑,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見。
更悲觀的想法如同社會學家班頓(Gregor Benton)所言,笑聲不是積極的反抗,同時也無法鼓舞任何人,它是使社會健全穩定的緩衝機制,是對暴政復仇的甜美幻象。因此笑聲不一定代表著愉悅,它也可以是一種幻想,拒絕「成功(高興)∕失敗(痛苦)」的假設,在笑聲發出的當下,抽離了原本的情境脈絡,獲得了另一種失敗的快樂,這就是後現代的、KUSO式的笑。
而KUSO式的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純粹引人發笑;一種則企圖透過諷刺性的笑話,顛覆政權。
巴赫汀(Bakhtim)將笑聲分為生產性(productive laughter)與破壞性笑聲(destructive laughter),前者分解了肯定∕否定的分類架構,利用真理知識並超越之,在大笑的同時產生新的意義;後者則透過一種否定真理的方式,建立新的分類架構。
販賣快樂∕認真胡鬧最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正經的事物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內容文本吸引人外,成功的行銷方式也是其能夠深入大街小巷的原因。
負責行銷《功夫》的美商博偉公司行銷經理余卜康,分析《功夫》一片能吸引片商砸入與好萊塢巨片《蜘蛛人2》同額行銷經費的原因在於:「好萊塢電影現在最當紅的就是功夫和搞笑。」
周星馳的電影因為結合這兩個最流行的元素,無怪乎能吸引哥倫比亞公司大膽投資。結合好萊塢的資金、行銷手法,和東方文化故事文本,東西合璧的結果,果真是創造了新一代的周星馳傳奇。
這種創意的行銷方式,其實就是換一個角度思考。
像走音歌手孔慶祥,就善於利用逆向操作的行銷手法,在許多音質動人的歌手中,因為五音不全而大受矚目;極端扮醜的如花,在演藝圈俊男美女環繞下逆其道而行,反而大紅大紫。
因此創新的概念,來自於否定先前的假設。改變習以為常的想法,或許能夠另創新局。這些成功案例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說起來卑之無甚高調,只有「快樂」二字而已!
何謂KUSO?
每個世代都有其反叛的力量,1990年代是野百合學運,現在的30世代則透過KUSO式的笑聲來對抗體制。相較於武裝、流血的革命,現代的反抗是笑聲、是不流血的革命,是透過冷笑話對爛政治無言的抗議。
「KUSO」這個遠從日本漂洋過海而來的詞彙,原意指的是「爛、可惡」之義,源起於電玩族玩到很無聊的遊戲時,想知道它究竟可以爛到什麼程度,於是繼續玩下去。這種態度打破了「有趣(繼續玩)∕無聊(不玩)」的二元對立性,延伸為「認真對待爛東西」的思考模式,就是從爛的東西裡找到新的趣味。
KUSO到底有多紅?從周星馳、劉文聰、鐵獅玉玲瓏,到喧騰一時的長庚遛鳥俠、暢銷書《羊肉爐不是故意的》、YAHOO拍賣上有靈氣的筷子,以及《無間道》改編的《CD-Pro2》……有些創意純粹為了博君一笑,有些為了嘲諷時政,有些甚至捧紅了創作者,帶來了極大的商機。
不正經傳奇成功特質
每個人都有瑣碎的事,為什麼某些人瑣碎的事特別吸引人、甚至紅到發紫;有些人卻顯得乏善可陳,無法引起共鳴?陳倩如歸納出幾個搞笑成功的特質:
1.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twist、paradox):所謂KUSO就是用最聰明的方式處理最笨的事情,因此KUSO式的搞笑究竟是聰明?還是笨呢?沒有人能說得準。這種介於兩者之間,既聰明又笨的事情,才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例如許純美可能常在媒體上說一些言不及義的話,但她卻會用最認真的態度來說。還有網路上流傳的《屁股開了一朵美麗的花》,描寫的是如何拉肚子最漂亮,這樣無聊而瑣碎的事,有網友用最認真態度研究它,究竟是聰明還是笨呢?是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無解的問題。
2. 對比(contrast):這是廣告上常用的手法,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對比性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例如走音歌手孔慶祥在某場歌唱比賽,唱完一首荒腔走板的歌曲後,用很認真的態度說:「I have tried my best!(我盡全力了)」這就是認真和走音的對比。又如同先前轟動的樂透彩廣告《曉玲,嫁給我吧》,主角是一個20幾歲卻長得像40幾歲、說話結結巴巴的上班族,這樣一個內向憨厚的人卻選擇用公開的方式來完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比。
3. 將私領域的東西拿到公領域:「任何私領域的東西,拿到公領域一定會紅!」陳倩如說。像之前的黃義交三角戀和璩美鳳光碟事件,將無關公眾利益的男女情愛糾葛廣為流傳,就是最好的案例。
4. 高度的觀察(observation):能夠發掘平凡事物不平凡的一面,需要對該事物有非常仔細而深入的觀察。
5. 要夠聰明:要能夠把每天發生的瑣碎事物,變成令人驚艷的作品,得比一般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才行。
6. 創造一個新的標準(norm or standard):從前認為期期不可的事,現在看來似乎是理所當然,例如貓王、瑪麗蓮夢露剛走紅時,也曾被批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過現在他們可是著名的經典和文化符碼。因此成功的原因在於,是否能重新創造一個引領潮流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