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耘生怎麼不穿個西裝,看起來比較成熟,他本來就很年輕,這樣會不會感覺太嫩?」選舉期間,幾位記者在南投縣望著林耘生的競選看板討論著。雖然「年輕」不代表沒有從政能力,然而「年輕」似乎不符合一般人腦海中對「管理眾人之事的人」的印象。
品質保證:專業學經歷
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出爐,結果顯示,30歲世代的立委當選人占立委總數12%(立委席次共225席),和前幾屆差不多,而整體立委的平均年齡甚至逐年提高(見表1)。看來年輕人在政治領域,要想「出頭天」並不容易。畢竟,年紀輕輕就要說服選民把寶貴的一票投給自己,打敗眾多競爭者、拿下立委席次,實是一大挑戰,沒有幾把刷子很難辦得到。綜觀第六屆25~35歲年輕立委候選人,可以歸納出兩大特色:一是政治世家第二代;二是學生時代就立志從政或參與政治事務。
政治世家二代出馬,具有傳承交棒的意味,而他們不僅擁有父親在政治界的人脈和根基,也大多有高學歷與留學經驗的優勢。
例如本屆最年輕的區域立委參選人、當選人謝國樑,不僅是基隆市前議長謝修平的兒子,還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管理學碩士。其他的政治世家第二代背景和學歷也不遑多讓,像林岱樺是前鳳山市長林三郎的女兒,拿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取得民進黨第一席全國平地原住民立委名額的陳瑩,擁有美國伊利諾州大學香檳校園音樂博士學位,是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陳建年的女兒;吳伯雄的兒子吳志揚,也為國民黨在桃園縣拿下一個席位,他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碩士。
問政加分:累積基層民意
另一批並非克紹箕裘的新世代立委,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紮實經歷,就是他們獲得選民青睞的原因。他們從學生時代就立志從政,認真地由基層做起,為自己找一道政治的階梯,一格一格地向上爬。
林淑芬18歲投入學運,23歲擔任省議員、國大代表服務處的秘書,25歲就當選台北縣第十四屆縣議員;鄭運鵬17歲在延平中學就讀時,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大學時幫當時競選台北市長的陳水扁研擬都市計畫白皮書,28歲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之後更上一層樓,成為陳水扁全國競選總部廣宣部主任;孫大千也是在高中時確定自己未來要走政治之路,進大學後,即積極參與校內選舉,並投入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的活動。
國會中年輕的勢力,可以為人民做些什麼事,令人期待。高雄市長謝長廷認為,年輕的好處是沒有包袱、勇於突破;然而急躁、抗壓力低、不懂得珍惜則是可能的缺點。「立法委員多些年輕人出來也不錯。」謝長廷說。
雖然年輕的從政者總被認為需要多磨練、再學習,然而年輕的30歲世代挺身而出,想為國家、人民做事的熱情和精神,應該多多鼓勵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