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芒草心慈善協會
一早起來,身體還留著前一天做粗工留下的痠痛,昨晚因為蚊蟲叮咬而失眠,但上班的尖峰時刻吵得讓人沒辦法睡更久。沒有早餐,沒有錢,街友們心裡想的不是這一季的業績有沒有達標,也不是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到了沒。
他們只想把今天過好,賺點小錢吃個便當,或晚上可以睡在網咖。
這樣的生活,你敢來挑戰嗎?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在9月底的一個週末,在台北地區舉辦了「貧窮體驗營──讓街友帶你去流浪」,共有18位民眾主動體驗真實街頭生活,更在活動最後與街友們直接對話,進一步打開理解的大門,反思街友們無家可歸的結構性因素,加深未來改變的可能。
流浪體驗由6位不同生活型態的「老鳥街友」擔任導師,帶領由大學生、社工、旅行社員工、送貨員組成的「菜鳥街友」進入真實的流浪世界。在報到的頭一天,參加者身上不能帶現金、信用卡等財物,只能帶由芒草心發放、額度100元的悠遊卡及簡便的生活用品,跟著街友去體驗3天2夜的「底層生活」。
6名街友導師都在街頭打滾多年,其中51歲的李隆柱,帶著3名體驗者賣《大誌》雜誌,只要賣出一本就可以賺50元,伙食、甚至晚上要睡哪裡,都靠這幾本雜誌決定。這組人從晚上6點半賣到10點半,只賣出8本,但這400塊卻足夠讓他們晚上睡在網咖,已是很大的欣慰。
除了體驗得來不易的工作所得,體驗者也可以嘗到「追著食物跑」的滋味。他們要像其他街友一樣,到人安基金會用勞力換取中餐,還要趕到救世軍街友關懷中心領號碼牌,如果沒發到號碼,晚餐就得自己想辦法。過去流行參與「飢餓30」體驗饑民的痛苦,現在體驗「街友生活」,因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也同樣讓人反省平日對食物的不珍惜。
過程中體驗者要面對的不只是貧窮,更折磨人的還有睡戶外的恐懼、「正常市民」路過時的異樣眼光、一整天勞力工作後留下的身體傷痕及酸痛疲憊,甚至是深夜時被警察叫醒臨檢的壓迫感。
參與活動的台大社會系黃克先老師,在體驗後於臉書寫下感想:「在貧窮情況下的金錢觀、飲食習慣、時間感及漂蕩在繁華台北市區的陌異感,更切實地讓我能去想像生活在城市中的邊緣人群,為何培養出種種生活的邏輯及某些被污名的習慣、實作。」
這樣的體驗活動,雖然無法全然呈現街友的生活,但這是開啟大門的第一步,讓你我有機會多了解一些漂泊或體力勞動者的辛酸,進而破除過去「好吃懶做」、「骯髒」、「潛在犯罪者」的刻板印象,促進更多改變現狀的可能。
除了這次的「貧窮體驗營」,芒草心慈善協會從去年開始就進行創新的街友活動──「街遊」,他們培訓街友成為萬華地區的導覽員,不只可以增加他們的工作機會,也能透過每個街友的獨特人生,讓民眾對萬華能有不同的理解。(文/劉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