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 多歲 Google 工程師,美國白人,哈佛本科、MIT 碩士,一、兩間科技初創公司的經驗後,進入 Google 工作,在 Chrome OS*全球計畫中擔任負責人之一。這是根據互聯網經驗打造的輕型電腦計畫,市場主要在北美。但他已經在 Google 台北工作多年,住的地方,從熱鬧的東區,搬到有許多小店的永康街。那天我看到他,穿夾腳拖出現在一間上海小籠包餐廳,用中文跟我說他去台南自助旅行的經驗,眉飛色舞。
她,25 歲的創業家、極限運動愛好者,美女 ABC。當大家都說創業會有 99% 的失敗率,她以為她可以是那例外的 1%。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當初共同創辦的夥伴離開後,她苦撐一年,產品還是無法死灰復燃,她結束公司的方式像是跟小孩告別。充電療傷?她選擇一個人來台灣學中文、進行環島計畫。她在國父紀念館一帶租了短期公寓,接待從阿根廷、法國、智利、日本……等前仆後繼來拜訪她的朋友。上次我問她,你會在台灣待多久呢?她給我一個曖昧的微笑,女生之間才看得懂的微笑—她在這裡有一個讓她想留下來的理由。
他,30 歲的樂評人和自由撰稿人,美國出生,北京受教育,自由撰稿,所以工作地點沒有差別。他剛在大安國宅簽了兩年租約,房子搬好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請附近朋友一起在頂樓烤肉聽音樂。出席的朋友,黑人、白人、日本人、法國人,可真多。
那更別說來自中國的同事,他們到了香港,簽證方便,跟台灣的距離又更近,一到假日,他們買了書,國共歷史的書、文化的書、美食的書,然後旅行背包裡裝著一本又一本的攻略,有一點戰戰兢兢又有一點興奮莫名—他們飛來台灣,然後又飛回香港,跟我說松菸文創的氣氛多好、多自由……
這些年,我們一直說著台灣競爭力不足的故事;但也就是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口耳相傳,搶著分享台灣文化的秀麗和精巧,標準「文藝范兒」,公務體系效率快速,對外國人友善,食物創新而相對安全,交通便利,空氣清新而太極拳,似乎真的可以強身健體。他們前仆後繼來台灣,有的短期語言交換、有的長期定居、有的在台灣找到生活中的伴侶、有的在台灣開起公司,有的在台灣充完電之後,前進下一個城市奮鬥。
他們在想什麼?
所以,「台灣」不僅名字曖昧,連形容她的字眼,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這一邊,台灣是鬼島,集合最最惡劣的特質,上到政府、經濟、媒體、教育,下到隨機砍人、食安風暴、低薪環境,都讓人無法忍受;另一邊,談到台灣像是談到外國人從來沒有過的家鄉,無論在生活、事業還是人生旅途中,都給了他們扎實的、源自土地的回憶和養分。
我注意到這樣二元的情形很久了,覺得很有趣。明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卻有兩種不同的情懷。我們常常對內抱怨台灣有多不足,常常說到國外,就覺得外面的世界更新鮮;但是到了國外生活,卻又想念起台灣的種種的好。
而或許,這兩種極端的情懷都是不精確,也不健康的。一片土地、一個國家,她像是一個人,她會有許多的層次和個性,有優點和缺點,她不會完美(就跟你我一樣),有的只是自己的特色和樣貌。所以當我們說「愛台灣」這個動詞,除了朝電視新聞丟爆米花,或是穿著白色 T 恤走上街頭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心態,那是用不卑不亢的態度觀察自己的短處,用鼓勵欣慰的方式來肯定自己的長處。
如果長處和短處都很多,那代表這片土地豐富,也能孕育吸納不同的人。只被看到長處的小孩或許會像薄瓜瓜,占盡一切優勢,因而眼光畸形;只被看到短處的小孩,或許會像縮在教室後頭從來無法認真聽課的孩童,眼光畏縮而自卑,無法表現、交友、正常成長。
我們不會這樣對自己的小孩,我們不要這樣對待台灣。
*Chrome OS 是由 Google 所進行的的輕型電腦作業系統發展計畫,發展出專用於網際網路的雲端作業系統,主要是以瀏覽網頁、使用Google 雲端硬碟、Google 線上應用程式商店、收發 Email、即時通訊、看影片、玩網路遊戲……等工作為主,以 Chrome OS 作業系統所生產的筆電在市場上發展火紅。
書名:《世界太精采,請你趕快站出來:30世代的勇氣與挑戰》
作者:路怡珍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