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多數人鄙視政治業,覺得政治不是管理眾人之事,而是對權力的競逐

拚命刷存在感的一代

吳柏學
user

吳柏學

2015-12-04

瀏覽數 4,700+

台灣多數人鄙視政治業,覺得政治不是管理眾人之事,而是對權力的競逐
 

以往(當學社運還沒成為潮流之前)種種揪眾鬧事、人數卻少得可憐的經驗,總是會用「至少,我們在每一個參與者中都埋下了改變的契機」這類話語來化解自己的焦慮──咻地到了今天,發現要寫下這樣的字句仍是那麼艱難、要如此說服自己仍是那麼需要勇氣。

政治,就是在各種崎嶇地形中匍匐前進,在進五退四的潮汐中,嘗試抓住那些微小的上升波段,是嗎?不是嗎?我高中時念的學校,是科技聚落中的附設高中數理資源班,我的同學們三年下來得了十幾面奧林匹亞獎牌(亞太和世界加總),後來也多在不錯的學校念資工、電機等領域;而我,算是同學中的異類,因為我對人文社會科學更有興趣。

那時,我讀到「野百合學運」的歷史──一九九○年代初期的野百合學運(三月學運),大批台大學生快速進入政治,在政治圈找到發揮的舞台。姑且不論後來的路各自如何,或顛簸,或順遂,不少當年野百合學運的戰將,成為我們這一次台北市長選舉的導師,當然,這是後話了。一邊讀著,我一邊憧憬起台大的生活,我以為台大的學生社團非常蓬勃,真的進入台大後,才發現不少社團都一副快倒快倒的樣子。「透過學運、社會運動進而認識政治、參與政治」的路徑,一直到民進黨執政之後,完全沒落了。

以往的所謂的社運、學運分子,還是想讓這個世界出現一些改變,但跟「晉升」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出現矛盾,這就是後來讀書一定得讀到、社會學者吳介民所說的「克勞賽維茲魔咒」。亦即,當反對運動逐步進入體制,既有源自社會的反對力量將產生新的困境,並與反對運動產生矛盾──這不只是一個世代的魔咒,也必然是政治中永久的魔咒,即便選舉是一個非常需要自我說服的工作,這個魔咒仍然會徘徊在我心中。

野百合學運那一世代,有三方面都非常幸運:一、政治民主化,「政治產業」敞開大門,擁抱沒有背景的素人;二、網路出現、普及,且離後來的科技泡沫化還有一段時間,很多非傳統的創業機會百花齊放;三、高等教育攀登巔峰,教授職缺釋出,少子化的悲歌還沒響起。

政治當然是一場豪賭。儘管在當下,我對自己的職涯沒什麼想法、也頗無規劃,覺得什麼有趣就做什麼;回過頭來看,發現自己也一直都是個賭徒。多數產業的職場軌跡,就是按部就班、秩序井然;但是「政治作為一種「產業」並非如此,它的風景是最亂的──台灣多數人鄙視政治業,覺得政治不是管理眾人之事,而是對權力的競逐──當沒有人願意投身這一行,這一行又極端缺人時,便是政治業對我這種「羅漢腳*」伸出手的時候了。

二○一二年九月,我加入「想想論壇」,擔任編輯的工作。想想論壇是我第一個比較近距離接觸政治的工作,我們跟小英基金會用同一間辦公室,若把政治比喻成另一個世界,我終於在非常接近政治的一扇門,盡情窺視。

由於我只是打工仔,工作內容又是編輯,不太需要什麼政治敏銳度,但愈投入,就愈想接近政治,我喜歡在辦公室待很久,時間之長,幾乎已經接近「正職」了。待在那兒,能幹嘛呢?也不能幹嘛,因為那些正事,論分工、論資歷,都不會落到我身上;但我很享受沉浸在那樣的氛圍裡,也常常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新聞資訊,而光是聽他們怎麼聊政治,也已經夠過癮了。

我在「想想論壇」拚命刷存在感,每天晚上,我留在辦公室,點亮一盞檯燈在看書的時候,好像我就身處在政治中。事實上,我只是離政治「很近」。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註:羅漢腳──本指台灣清治時期,無宅無妻、不士不農、不工不商的台灣男性遊民。

台灣多數人鄙視政治業,覺得政治不是管理眾人之事,而是對權力的競逐_img_1

書名: 黃大維、楊緬因

出版社:三采文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