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地震中心表示,這次地震研判屬於旗山斷層錯動引起,釋放能量相當於兩顆原子彈,目前災區主要在台南,陸續傳出多棟大樓倒塌或傾斜的災情,台南多個地區位處平原、土層軟弱,所以搖晃時間比較久,未來餘震將持續1~2個月。
在民國88年9月21日,台灣發生了近百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震度達芮氏規模7.3,共持續102秒,總計建物倒塌和損壞的有近10萬餘棟,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人數初估在20萬人以上,共計損失達上千億元,當時對整個台灣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傷害,相信到現在提到「921地震」,大家心中還是餘悸猶存。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百年難得一次的意外,不用太杞人憂天。但事實上是,台灣地處地震帶,大小地震不斷,文獻紀錄中,記載台灣從1736年~1999年間,在1792、1845、1848、1862、1904、1906、1935、1941、1964、1999年,共發生10次慘烈的地震,換言之,台灣平均約30〜50年就有一次大地震的發生,所以說只要居住在台灣,每個人的一生平均有可能會遇到2〜3個致命的大地震,真的不得不令人擔憂。
回想921大地震時,有很多房屋就像積木一樣,倒的倒、塌的塌,甚至有些大樓還硬生生地從中間斷成一半;或倒向隔壁棟,使其他房屋像骨牌一樣連著倒;或者是樓上直接壓扁一樓的,造成二樓變一樓的可怕景象;甚至上面樓層和下面樓層的柱子分開的,形成一樓還在,二樓以上傾斜的各式各樣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同樣的,近年來各國地震頻繁,且有越來越嚴重的狀況,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1年引起大海嘯的日本東京大地震,都是近年來讓人難以抹滅的慘痛印記。
建築結構安全品質不可輕忽
良好建築物的最基本首要條件就是結構安全。人在建築物裡活動得安心及安全,身體和心理獲得安穩及安定,才能進而顯現建物的正面價值和提升生活品質。
一般人對地震災害的盲點,多半只會注意到新聞媒體所報導的事件中,那些發生在各地區級數較大的地震,所造成的災害,但往往忽略不安全的建築物,其實才是地震造成民眾傷亡及財產損失的主因。綜觀921受災的建物,再再印証了房屋的結構安全,才是挑屋選項中的首要之選,豈可等閒視之。對於食安大家都會加以關注,但是房屋安全的問題,為什麼關切度比不上食安問題呢? 同樣都是對生命安全的維護,而且還有財產、金錢方面的考量,房屋結構安全的議題更應該加以深究才是。
一個好的房屋設計原則,應該是一般小型地震來時,房屋不致四處龜裂漏水;中大型地震來時,房屋仍是安全無虞的。惟有在超過法規設計地震力的最大災難來臨時,至少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逃離現場,以達保障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務。為達上述之安全需求,因此房屋建造的每項細節,自然得加以特別關注。
房屋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筆資產,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房屋的貴重,不在於數千萬元的房價,而在於保護生命安全。我們還需要一再等到下一次的大地震來襲後,再驚覺一次建築安全不可輕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