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BCG)2014 年的調查,台灣35歲以下的職場工作者,跨國工作的意願達88%,高於全球平均近兩成。再從104資訊科技提供的數據觀察,2016年1月份,有3.4萬人嚮往至海外工作,機會較去年同期微幅增加,相較2014年同期則增加了6%。
有鑑於國內就業市場不理想,低薪、高失業率,全球化讓人才移動成為趨勢,不少人都有著海外求職夢。然而海外求職真的會是理想的選擇嗎?想去海外工作,又該去哪裡?
中國機會多,東協職缺續航力強
104資訊科技副總經理陳力孑觀察,由於同文同種優勢,中國工作機會占了104線上整體海外職缺的67%,多數求職者也將中國視為找工作的求職重心。
然而,近年台商設點從中國大陸外移,中國對台灣人才的依賴度正逐漸轉弱,除了中國,想到海外工作,還有更多的選擇嗎?
東協經濟共同體成形後,東協10國成為單一市場,經濟成長率高,整體工作機會逐漸向南移,就職缺數來說,東協工作機會年增8.4%。
事實上,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曾發布「2021全球人才」調查,指出新興亞太國家將是未來人才需求最迫切的地方,預計2021年人才需求會成長22%,若是現在前進東協卡位,工作的續航力十足強勁。
台灣人嚮往的夢幻國度,僧多粥少
說到海外工作,許多人嚮往歐美,然而隨著歐洲經濟蕭條,工作僧多粥少;而美國2015年申請 H-1B (高技術)外國人才簽證數爆量,中籤數幾乎創新低。
陳力孑指出,想到歐美非等海外工作的求職人數超過一萬人次,但同區工作數卻僅約600個。其中難度最高的是美國、平均10搶1,其次是日本、平均8搶1,新加坡平均3搶1。
海外求職前景看好?逾6成企業無回任制度
機會就在眼前,然而想前進海外工作,不能單靠著「海外夢」支撐自己的理想。
接受挑戰,勇於跨出舒適圈是另一種新的選擇,尤其台灣市場規模小,想增加眼界,獲得更多的薪資成長,陳力孑認為接受外派是一個選項。但他也坦言,國內有超過6成企業沒有回任制度,出去就沒有退路,做得不好一切又必須重頭開始。
每個選擇都有風險,端看你是否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海外工作,是一場文化衝擊之旅,以東協為例,市場前景光明,但普遍缺乏完善基礎建設;尤其各國差異大 企業文化、風土民情,以及工作習慣與效率皆大不相同,決定踏出去第一步時,千萬問自己「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