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知道,我買的東西都不算便宜,因為我大多會選擇名牌精品。
不過,這是因為我不希望購物時吃虧或浪費,這樣對金錢大大不敬,我希望能發揮金錢的最大價值。
有些人只要聽到購買高價品,就會覺得「奢侈」、「浪費」,但我認為,只要商品價值符合價錢,就不算昂貴或浪費,反而會讓人感到「reasonable」,也就是價格合理。
順帶一提, 在日本說到「reasonable」, 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商品價格低廉」,不過,它的原意其實是「價格雖高,相對有其價值」,由此延伸變成「價格划算」之意。在日本,「reasonable」就等於「便宜」。
想必各位都知道,高價品通常擁有高品質,也比較耐用。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高單價的衣服,穿也穿不膩。
我最近替自己訂做了一雙鞋,價格確實驚人,卻能穿上一輩子。據說,只要平時勤保養,必要時回廠修護,就可以穿上一輩子。穿的時間愈長,愈能與雙腳融為一體,也不會想穿其他雙鞋子了。
只要這麼想,就不會認為訂做的鞋子「很貴」。
使用高價、高品質的物品,會感到無比的自信,這也是一大優點。。
各位在抱持絕對不能輸的信念參加比賽時,是否會穿上最能讓自己充滿自信的「戰鬥服」呢?我想,那套衣服一定會是各位的所有衣服當中,價格最高的一件。
相反地,因為覺得「這件好便宜」,或是「這個價錢太划算了」,受到價格吸引而買的物品,通常在使用過一、兩次之後,就被打入冷宮。這麼一來,與其說是划算,倒不如說是浪費。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即使稍微逞強一下也無妨,盡量追求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剛開始,或許會覺得不太適合自己,但只要常常使用,便會漸漸與身體融為一體。也就是說,自己也有所成長,成為與之匹配的人。
我認為,使用高級或高價品,可說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
1%年薪大賺一億的人與高自己好幾階的人相處,99%年薪不到一億的人與跟自己同level的人相處?
請各位在腦中想想,在這一個月內,是否和誰進行過熱烈的討論?
「還是學生時代的朋友最好。」
「工作上時常參加公司同事的女子聚會。」
若這是各位的回答,請重新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
如果各位要以年薪一億為目標,必須強化提升自我的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設定一個自己理想的目標階層,並與該階級的人士相處、交流。
總是和學生時代的朋友,或工作上的同事相處,就會受限在相同的階級,無法脫穎而出。
建議各位不妨替自己製造機會,多與自己理想的目標階層人士相處。
我尚未開始鑽研自我啟發時,曾經參加過一次近二十萬日圓(約新臺幣六萬元)的高額講座。那是彼得•杜拉克為期一年的特別講座,總金額超過兩百萬日圓(約新臺幣五十八萬元),在當時,可說是破天荒的價格。
參加講座的,都是一流企業的頂尖經營者,人數僅八人,大家馬上就打成一片。出乎意料的是,我得到與頂尖經營人士熟識的機會。
我深刻感受到,一流企業的頂尖經營者,擁有壓倒性的存在感,也就是光芒。這也讓我見識到,原來這些率領一千人,甚至更多人的一流企業頂尖經營人士們,其「度量是如此地深厚」。我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啟發,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皆得到無法衡量的收穫。
比自己高出一階,甚至是好幾階的人相識、交流,都是磨練自己、提升自我的最好機會。
健身房是一個能讓人回歸自我的場所,容易自然產生交流與互動。同樣都是要流汗,倒不如選擇高級健身房,和比自己高階的人一同汗流浹背吧。
我認識一位在IT產業工作的普通粉領族,她突然受到香道文化的吸引,開始學習香道。她跟我說,她在香道教室裡認識的人,大多相當富裕,無論是品行或知性皆無可挑剔,而且,每一位都是大度包容不計較小事的人,讓她見識到自己從未體驗過的世界。
在此建議各位,不妨毅然決然踏入上流階層的圈子吧。
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必須更上一層樓。學生時期認識的朋友,都是終生的寶物。在電視上,看到大有作為的名人,在假日回到家鄉,與兒時玩伴一同組隊追趕足球的模樣,就能深刻感受到他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
所謂的成長,應該是先穩固自身的基礎,再逐漸提升層級。
自從參加杜拉克的特別講座以來,已過了數十年。現在的我,已經有一定的能力,也與許多跨洋活躍於日本和美國的國際律師,或是在多領域發光發熱的一流企業經營幹部,有了深厚的交情。
如果我當時未能抓住提升自我能力的機會,可能就無法像現在一樣,建立高規格的人脈,也無法提升自我吧。
從年輕時期到三、四十歲,能與多高階的人交流,就是將來能否提升自我階級的分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