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女人像是帶根的蘭花,每天都有不同姿態,有時候枯萎,有時候攀附土壤,就算花開得亂七八糟,很不優雅,卻仍舊充滿生命力。
知名科技主播路怡珍,從學生時期便自願申請到哈佛、史丹佛大學交換,踏入新聞工作後,足跡更遍佈兩岸三地,連續登上國際科技盛會TechCrunch北京創新峰會,擔任雙語主持;如今除了電視新聞播報,她也負責直播節目,每日在網上和讀者分享最新科技新鮮事。
面對瞬息萬變的新創科技、世界趨勢,路怡珍看來從不像是會退縮轉身的人。但她坦言自己私下其實內向、安靜,需要絕對的安全感,又渴望與人連結。每日行程緊湊、忙碌穿梭在城市中,她注重能動性,也渴望獨處的空間與時刻。「這兩者都是我。人類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衝突,很多掙扎、也很多元的個體,」路怡珍說。
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要獨立,必須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數十年後,現代女性的房間不只限於家中,更延伸到移動的車內空間。LUXGEN S3翻轉房車印象,以超乎想像的車內乘坐及置物空間,搭載6具氣囊發揮品牌一貫擅長科技力,結合車聯網概念,搭載觸控多媒體大螢幕,高品質呈現個人化影音娛樂系統與以及環景、車側輔助監控最貼心、也最安心的乘車體驗,更創造Cross Seden新車格定義。
真正成熟的女人享受關係、也自在獨處。正因清楚明白自己的矛盾、多元與價值,彷彿在心中擁有了一個安然舒適的房間,無論任何時刻、任何位置,都能安然、自得,勇敢自信前進。
讓科技成為潮流 讓知識成為力量
作為科技主播,如果要描述我對於自己工作的價值,會是這兩句話:「讓喜歡科技變成一件很潮的事情,讓知識變成每一個人的力量。」我希望知性與科技兩個重心,能夠扎實地貫穿我的新聞工作。
在我剛開始接觸新聞行業,科技只是一條路線,但是現在每一條線,都可以看見科技的力量──尤其是新創產業。我被它的活力、可塑性、速度與力量所吸引,台灣正處在新創起飛點,認知到科技的力量,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事情。
電視產業存在20幾年,所有的規則邏輯已經確立、無需證明,但是在我身處的科技、新媒體圈,卻非常需要重複建立假設、推翻、再假設、推翻的過程。對於任何一個有著傳統工作DNA的人,都會覺得這是舒適圈外的事情,我感到興奮、同時也覺得茫然,對我而言,專業需要專注、持續地耕耘,但是表達科技的方式,如何讓重心更凸顯、與個人品牌串連,我認為這個方法是可以不斷調整的。
萬物聯網 車子、家居界線消弭
現代生活所有層面都含有科技的因子。當科技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包括日常家居或是移動工具的發展,結合物聯網進化發展,我認為是非常自然、直覺的事情。相較北美、歐洲國家,台灣車程相對較短,車聯網的技術發展相對較慢,包括計算車流相對位置、車內聯網及多媒體頻道等功能,皆已是近年來的主要潮流。
進入物聯網時代,車子作為裝載人類生活的重要空間,結合網路以後,有了更多元、更全面的想像。除了敏捷與能動性,車內媒體的多工表現,也是我所在意的事情:我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與用影像說故事有關,私下的我花很多時間看別人的影像作品,思考這個鏡頭代表什麼?為什麼我們對這樣的敘事有感覺?如果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車,我也希望車內設備能讓我快速在不同音樂及影像作品中選擇、切換,我期盼在手機上做的事情,都能透過車內螢幕呈現。
LUXGEN一開始讓我產生印象的,就是品牌的科技形象,如產品面的Think+ 4.0系統、手機投影、Eagle View+等,到展間中的VR設備、3D體驗劇場等。我自己無論工作或生活,都非常仰賴車子移動,如今有了科技助力,更能讓一個女生透過貼心的配備如HAS、Side View等,輕鬆駕馭汽車,便於我在整個城市中安全地移動自如。
車是房的延伸 駕馭方向的自由
私底下的我其實和工作中非常不同。職場上,我必須亮麗、理性、確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但私下的我其實保護色彩很重、追求安全感,我習慣躲在自己的殼裡,只讓信任的人看見最真實的樣貌。
車子對我而言,是獨屬於我一個人的空間——它就像是我自己房間的延伸,所以舒適的乘坐空間以及多元的置物空間相對重要;但同時間,車子也是我連結別人和外在世界的重要工具,新科技的應用如手機連結、前瞻影像系統,能夠隨時掌握相對定位與對外連結,告訴我方向,讓我能安心抵達任何地方。
我的確是矛盾的:需要獨立空間、追求安全感,更需要連結、不能沒有朋友,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衝突,很多掙扎、也如此多元的個體。對我而言,車子正是能夠滿足這些矛盾需求的綜合體:雖然是密閉空間,卻可以帶我到任何地方;給我四面堡壘,又能給我自由的無限想像,而握著方向盤的我,正是能夠主宰自己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