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劉安婷:當偏鄉志工比領高薪快樂

「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7-01-19

瀏覽數 10,800+

劉安婷:當偏鄉志工比領高薪快樂
 

年薪兩百萬台幣的美國工作,與從事台灣偏鄉教育的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NPO)工作,你會選哪個?十拿九穩的台大,與錄取機率渺茫的美國大學,你會選哪個?在熟悉環境做人人稱羨的資優生,與在一個陌生環境掙扎適應,你又會選哪個?

一九八九年出生的劉安婷,總是選擇和別人不同的道路。就讀台中女中語文資優班時,她明明可以考上台大,卻執意花雙倍力氣申請美國的學校,最後錄取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明明在紐約可找到高薪的醫療顧問工作,卻毅然放棄,回台創立培育偏鄉師資的「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這些選擇,在一般人眼中很「跳tone」,但對劉安婷而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我傾聽心底的聲音,想清楚,就放手去做!」笑容溫婉的她說。

二○一六年初,《富比士》(Forbes)公布首份亞洲版「三十歲以下青年創業者」,介紹各國傑出青年,劉安婷是入選的三位台灣人之一。至二○一六年底,「為台灣而教」已扎根二十七個鄉鎮、三十所小學,更服務超過一千七百位學童,讓台灣的偏鄉教育翻轉。

勇敢走自己的路,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從小,父母就鼓勵我多方嘗試,總是支持我的決定,」劉安婷說。父母是林業生慈善基金會的經營者,天資優異的劉安婷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女,學業名列前茅。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她在父母支持下,去史丹佛大學修習暑假課程,沒想到改變她的一生。

「史丹佛大學的教學讓我大開眼界,我從來不知道學習可以這麼有趣,」劉安婷眼睛發亮地說,過去在台灣,所謂的「學習」都是不斷的填鴨背誦,幾乎沒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史丹佛,每位老師都鼓勵學生發言,甚至歡迎學生主動和老師辯論。

一個暑假的震撼教育,讓劉安婷下定決心去美國讀大學。明知「自討苦吃」,她還是在外人不看好下,開始準備美國的SAT考試。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也同時準備台灣的指考。當時的劉安婷,一次拚兩國考試,每天只睡三、四小時,她不但順利考上台大外文及政治系,SAT也用接近滿分的成績,申請到普林斯頓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走自己的路成就感高,但很辛苦,劉安婷在台灣是讀語文資優生班,到普林斯頓的第一年卻不適應。「老師講的每個字我都背過,連起來卻聽不懂,」她搖搖頭回憶,當時從台灣的「雞首」,淪為美國「牛後」,覺得自己是全班最笨的人,常躲在棉被裡哭。

大一有門必修的寫作課,要求學生互相評論其他同學匿名的文章。一般美國同學兩、三小時就完成,劉安婷卻每次都要花快一個禮拜仍寫不好。有次一位同學讀她的文章,批評一輪完,還補上一句「不知道這個人怎麼考上普林斯頓」,讓她大受打擊。出了教室,她邊看著校園的松鼠邊流淚,「真希望自己是松鼠,就不用受這種羞辱。」

幸而不斷努力下,劉安婷逐漸跟上腳步,畢業時論文甚至從一百五十人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畢業論文獎。更重要的是,她在開放環境中,發現對教育的熱忱,抓住機會去到迦納、柬埔寨、海地等第三世界當教育志工,更讓她看到偏鄉教育的重要。


教育永遠不會完美 但可以更好

畢業後,名校光環與精采履歷,讓劉安婷順利找到紐約醫療顧問的工作。工作開始前她回到台灣,因緣際會下從「公益平台」認識一群對偏鄉研究有熱誠的伙伴。返美後開始「雙面人生」—早上穿正式套裝,為藥廠、醫院提策略建議。晚上則做偏鄉研究,是密集用Skype與台灣伙伴溝通的熱血志工。

劉安婷愈投入,愈發現這是她的熱情,「每天我都等不及要下班,希望回家做我的偏鄉研究,」她回憶。她觀察到台灣有很多流浪教師,但偏鄉又找不到老師,而社會企業「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作法與概念,其實可以引進台灣。

二○一三年底,劉安婷與林普晴共同創立「為台灣而教」,在第一期師資培訓招募中,只有八個名額卻收到近兩百份履歷,隔年招募二十四名教師,來了三百份履歷。劉安婷說,當時幾乎是哭著看完每份履歷,「很多是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來應徵,每個人的故事都很動人。」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劉安婷回憶,某個派去台東的TFT老師曾說:「我從不期望能成為一百分的老師,但是我期許,成為每天加一分的老師。」這句話後來成為她的座右銘,教育永遠不會完美,但可以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為台灣而教」成立邁入第四年,已培育五十七名老師,團隊人數更從剛創立的兩人成長至八十多人。不過,劉安婷不以功自居,她眼神堅定地說,之所以投入偏鄉教育,「是想讓社會看見教育的使命與價值」。受到她的感召,TFT吸引許多對教育懷抱理想的年輕人,甚至有小學校長主動聯繫劉安婷,希望與TFT攜手改善偏鄉教育問題。

「人,是為了一個更大的使命而活,」有著超齡成熟的劉安婷說,雖然當年放棄百萬高薪工作,但投入教育所獲得的喜悅,卻是千金難換。( 文/王怡棻、陳信佑)


劉安婷小檔案

一九八九年生

光榮成就:

二○一六年,獲選《富比士》(Forbes)亞洲版三十歲以下傑出創業青年

二○一三年,創立「為台灣而教」,迄今服務超過一千七百位台灣偏鄉學童

【勵志格言】不期望成為一百分的老師,而希望是每天加一分的老師。

想對台灣說的話:

台灣社會或許並不完美,但我們無須妄自菲薄,只要人人捲起袖子、一點一滴投入,能做的事會愈來愈多,社會就會變更好。


(原文刊載於《新台灣之光100 2017年增訂版》一書/遠見雜誌出版;更多訊息請上【遠見書坊】)

劉安婷:當偏鄉志工比領高薪快樂_img_1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