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代兵力整建完成後,未來打什麼層次的戰?參謀本部怎麼規劃?
答:目前國軍依國家政策,修訂戰略構想,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政策,包括防衛需要、國際情勢、兩岸關係、國家目標、我國戰略環境,還有敵我戰力,都是考慮因素,目前二代兵力整建已積極進行中,希望能建立一支具備「早期預警、快速反應、三軍聯合作戰」,能夠打高科技的有限戰爭,以有效嚇阻來犯敵人,快速反應突發狀況。
問:三軍聯合作戰是未來作戰的趨勢,但是這個概念如何落實?
答;從波灣戰爭就可以看出來,未來的戰爭一定是諸軍種、多兵種聯合作戰的形態,國軍已經經營多年,而且相當有成效。
在兵力整建方面,國軍已經朝向聯合兵種、獨立作戰的部隊發展,指揮參謀組織則朝著聯合參謀或協調中心編組,以適應聯合作戰的目標。
不論是軍事院校,還是各個階段教育,也以戰例、史實,以及未來戰爭趨勢,強化幹部聯合作戰概念。
國軍各種演習和測驗,也都以聯合作戰形態編組,例如反制、擊截、防空、反登陸、反空降等,都在演訓中,學習到軍種聯合作戰的實務。
問:這些年國防組織不斷簡併,但是怎麼才能達到高效率、現代化的原則?
答:國軍從八十二年推動「十年兵力規畫目標」,計畫在民國九十二年降低兵力目標到四十萬人,目前第一階段已經執行二年。
另外「中原專案」,是屬於國防部和各軍總部高司組織的調整,原來就是兵力規畫的一環,時間上如果還以十年來訂名,容易造成誤會,所以把兩案合併,名稱修訂為「國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畫」,簡稱「精實案」,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高司組織調整,一個是三軍兵力結構調整。
在國軍高司組織調整方面,為了貫徹精簡高層、充實基層的要求,以後參謀本部負責聯合作戰指揮,並且以掌握政策為主,軍種總部以計畫為主,負責建軍、備戰、訓練等工作。
在三軍兵力結構調整方面,國軍現階段的戰略指導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未來將要建立一支量少(兵力員額減少)、質精(人員素質、武器裝備精)、戰力強(整體戰力強)的二代兵力。
陸軍以「立體化、機械化、自動化」為建軍目標。配合二代兵力武器裝備的獲得,提升偵搜、機動、打擊、指揮通信、後勤支援等有形的戰力,同時強化動員整備,達到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要求。
海軍以「艦艇武器飛彈化、指揮管制自動化、反潛作戰立體化」為建軍目標,籌建制海作戰所需要的主戰、輔戰兵力,同時強化反封鎖和擊截作戰能力,維護平時、戰時航運安全。
空軍以「戰管自動化、防空整體化」為建軍目標,配合二代戰機獲得,精進電子偵搜、反制武器系統,強化電戰和早期預警能力,提升聯合防空和反制作戰效能。
理想現實兼顧
問:近年軍中幹部不足、資深飛行員流失,招生也遭遇困難,國軍如何克服人才短缺的問題?
答:我們要求通才和專才要均衡發展,現行以指揮職為主軸的單軌教育政策,造成高層壅塞、基層空虛、專業不精等弊端,未來要轉變為通才和專才堅固的雙軌政策,依專長分類培養運用,使年輕幹部早做生涯規畫,不必在一個金字塔裡擠出頭,可以在多個平行的金字塔中,向上求發展。
另外,人事權責也要下放,適度加長基層歷練的年限;教育方面,也要實施專長分類的專精教育。
和民間的交流方面,我們也擴大選送國內大專院校就讀和國外軍事院校進修,這個年度國外有九十八人,國內有二百一十五人;大學預官制度也在計畫實施之中,如果有特殊需要,也會徵聘民間專才。
問:國防預算不斷縮減是未來趨勢,國軍如何克服這個問題?
答:當前我國面臨中共強大軍事威脅,照理說國防預算比例應提高,但是近年受到各項社會福利的排擠效應,影響到國軍既定整建期程。國防預算應該以考慮維持國家安全為首要。
事實上,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例,已經從十年前的五0.九%降到現在的二二.三五%,當前正值國軍二代兵力整建的關鍵時刻,所需金額龐大,但是國防預算要執行過去案子已經明顯不足,更不用說新增建案子。
所以未來要持續落實精兵政策、推展業務精簡,汰除老舊裝備,以降低人事經費和作業維持費用。
問:八十五年的國防報告書指出「打什麼,有什麼」,而因應新武器,「怎麼打,怎麼用」,新的作戰思維是什麼?
答:「打什麼,有什麼」,屬於建軍層次,「怎麼打,怎麼用」屬於野戰用兵範疇,在過程中要兼顧理想和現實,敵人不會待我們完成兵力整建,再發動戰爭。
在「精實案」研議過程中,我們用兵思想已經有這樣的共識:
台澎防衛作戰的形態,是地空整體、艦岸配合、三軍聯合,全民參與的防衛作戰。
在作戰指導方面,是以制空、制海為優先,反封鎖為首要,灘岸決勝為關鍵。
在作戰的執行上,戰略上避免決戰,以小搏大,持久消耗;戰術上機動速決,以多勝少,區分擊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