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實驗教育首度由中小學延伸到大學。清華大學提出實驗教育方案獲教育部核定,從本(107)學年開辦,共有7名大一升大二的學生申請通過。這7名實驗學生各自提出未來3年的課程規畫,並選擇能帶領自己在學術殿堂挖寶的教授、業師組成個人專屬的學習輔導小組,課堂之外的海外學習也可取得學分。
清華大學自104學年首辦特殊選才「拾穗計畫」,具特殊專長的高中生或自學生不必考學測、通過面試即可入學。為符合這批「偏才」學生的需求,清華去年開辦「客製化學程」,提供更多元、彈性的課程組合,但仍有部分學生覺得不足,從清華實驗教育方案去年還在討論階段則引頸期盼,想提出自己獨特一套的大學規畫。
「清華實驗教育方案完全開放學生單點,甚至可選菜單中沒有的菜。」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指出,本學年新開辦的實驗教育方案,可說打破所有的學習框架,除仍得修習校訂的28個必修學分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限制;學生可以主修「華德福教育」、「跨科學創藝STEAM教育」、「創新教育」或「電子商務」,並組合各種清華已有或沒有的課程,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來,送到校內學習審議小組審核。
圖/曾拿過4個機器人世界盃足球賽個人冠軍的蘇寄偉(右),申請加入清華實驗教育方案,想主修「跨科學創藝STEAM教育」。以魔術方塊特殊專長入學的李孟一(左)也決定成為清華第一批實驗教育的尖兵。圖由清華大學提供
戴念華表示,實驗方案學生的修業內容可包括一般課堂學習、非典型課堂課程(自主專題實作等)、校外實習與國際學習三大塊,鼓勵學生跨領域、跨場域、跨區域學習。有些學生的學習計畫包括到國外大學交換,同時觀察當地市場脈動,作為未來創業參考;也有學生具公民記者身分,想撰寫具深度的教育報導。
除了有學習審議小組幫學生更「聚焦」規畫學習內容,戴念華表示,學校也為每位實驗學生設一學習輔導小組,由1位校內專任教師擔任主責老師,另有2至4位校內外的教師或業師加入小組,陪學生走過未來3年的修業期。
戴念華說,為了讓對學習有不同想法的清華學生都有機會加入實驗教育,除了每屆20餘位以特殊選才管道入學的學生有資格申請,清華也開放1%的大學部各學院學生提出申請。
所有參與實驗教育方案的學生,畢業前都必須完成一個專題並公開發表。至於文憑則依所修學分以理工生醫偏多、或以人社法商教育藝術偏多,分別授予「清華學院理學士」或「清華學院文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