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里長新傳

張佑生
user

張佑生

1996-11-15

瀏覽數 14,600+

里長新傳
 

本文出自 1996 / 12月號雜誌 第126期遠見雜誌

傳遞聖火不稀奇,傳遞「聖水」才夠酷!今年九月的台北市內湖區,在居民夾道歡迎並且施放鞭炮、煙火助興的熱烈氣氛中,象徵飲水思源的基隆河源頭「聖水」被裝在七支聖水棒中,以分段接力方式傳送到大湖公園的「聖水台」。

這場以愛護水資源為主旨而舉辦的「聖水遶境」活動,由於充分表現地區文化特色,而獲得市長陳水扁和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的高度讚賞。內湖區二十九名里長則是最大的幕後英雄,因為他們卯足全力動員群眾參與,整個活動才能辦得熱熱鬧鬧。

同樣是經由公民直選方式產生,一個是「主權在民」的最高象徵,另一個則是地方自治最基層行政單位的首長;不同的是,對於「遠在天邊」的總統,社會大眾似乎耳熟能詳,反倒是對於「近在眼前」的里長,感覺十分陌生。

里長能做什麼事?「喔,里長每年都會送老鼠藥來。」一名台大學生如此表示。

「里長伯?就是那個選舉時會來發「走路工」的人嘛!」一名菜市場的歐巴桑想了一下,說出她的答案。

一般人對於里長的印象大抵僅止於此,也不期望里長能有多大作為。台北市最近兩屆里長選舉投票率不過三成三,市議員選舉投票率則在七成到八成之間。里長在選民心中具有多少「分量」,由此可見一斑。

發出基層聲音 

然而,事在人為。就在台北這個政商關係最複雜,一般人際關係卻最疏離的都市,有一些里長已經透過各種具體作為,藉以體現「主權在民」和「市民主義」等政治口號的真諦。

這群有別於傳統認知的「現代新里長」,有人從里民遷入戶籍的第一天就上門表達歡迎之意。從事媒體工作的林小姐曾經對於文山區興泰里里長王麗嘉這樣的造訪,感到「受寵若驚」。 大同區鄰江里里長葉信義則藉由到處和居民聊天、透過鄰長做問卷調查等種種「明查暗訪」的方式,將里民對於社區建設的需要歸納成八件議案,從老人、婦女到小孩,內容無所不包,又因為每件案子都很「奇妙有力」,所以號稱「鄰江八大奇案」,其中包括跨越淡水河九米高防波堤的「跨堤親水奇案」和加寬行人步道與管制卡車裝卸貨物的「社區孩童通學路徑奇案」。

三十歲出頭的葉信義趕搭總統選舉便車,將「八大奇案」票選一併舉行,以使決定優先推動順序。

「這樣做才叫市民主義。」葉信義認為,即使里民選出的案子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但是基層至少要先發出聲音讓上面聽到。

文山區萬芳里里長許紹華則更進一步,在本屆市議員選舉期間發起「體檢萬芳」說明會,詳細列舉萬芳社區建設不足之處。

選區內二十八名市議員候選人當中有二十二人願意出席說明會。許紹華帶他們到社區活動中心,給每人三分鐘時間發表政見和拉票,然後要他們針對「體檢表」所列舉的項目開支票,並且簽名以示負責。

幾個月前,許紹華更邀請選區的十一名市議員在社區報紙上繳交問政成績單。當年的承諾有無「跳票」,居民一目了然。

「傳統里長只是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溝通者,現代里長則是行動的實際參與者。」主管鄰里自治業務的北市民政局二科科長鍾南蓮,分析新舊里長的基本差異所在。

時勢造英雄 

她解釋,由於資訊流通非常容易,里長已經不是宣導政令和反映民情的唯一管道,民眾有任何問題,一通電話就能直撥市政府,不必非透過里長轉達不可。因此,里長不能故步自封,認為自己貼貼傳單、發發公報就算盡責了。

事實上,以內湖區金瑞里為例,里長陳湧就和當地有線電視業者協議,專門開闢一個頻道二十四小時播映金瑞里相關活動的訊息,主控站就在里辦公室。陳湧表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里民可以直接從家中了解鄰里動態。這種傳播方式比起里幹事挨家挨戶宣導,更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除此之外,陳湧每天早上六點都會戴著一頂紅色運動帽在鄰里巷道走上一回,九點回家辦公。「看見里長戴紅帽子出門,就知道如果有事情可以找他啦!」一名金瑞里民表示。

至於現代里長的行動性格,可以從他們處理鄰里環境髒亂的方式中看出。傳統里長頂多是查報區公所,請求派員前來清理,就算「大功告成」。現代里長則是自己帶頭動手做。 以北投區吉慶里里長黃勝宗為例,他上任後即籌組環保義工隊每月定期清除鄰里巷道間堆積陳年的廢棄物。據他表示,剛開始人不好找,而且大家會不好意思穿上工作背心,但是現在成績漸漸做出來以後,義工都以此為傲。 

初期得動用十幾輛車次的卡車才能將垃圾清運完畢,現在則是一輛卡車跑一趟就清潔溜溜。吉慶社區並且因此獲選為八十五年度台北市最優社區,黃勝宗也被區公所提報為績優里長,接受市府表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所謂「時勢造英雄」,現代新里長的崛起,除了當事人「愛管閒事」的個性因素使然,整體客觀環境已經產生重大轉變,同樣提供新里長向前衝刺的動力。

例如,曾經風靡全台灣,至今仍歷久不衰的社區居民自力救濟風潮,便培育出不少具有良好動員能力的里長。像是台北市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違建戶的拆遷問題、愛國者飛彈基地預定設在南港二0二兵工廠的問題,都讓當地里長和里民緊密結合成「命運共同體」。

「非不得已我們不會輕易走上街頭。」南港區新光里里長鄭金福談到居民對於愛國者飛彈基地的基本態度。不過,為了適度展現「民意」的力量,南港區幾個里長已經遞交了萬人連署書,並且請出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這張「王牌」。

上下一起動 

曾經應台北市民政局邀請參與協助規畫「跨世紀建設藍圖」的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錦堂指出,某種對於居住環境可能造成重大衝擊的公害設施,例如;焚化爐、污水處理廠或飛彈基地,很容易激起當地民眾「同仇敵愾」的集體情緒。

台北市長陳水扁極力倡導「市民主義」,儘量將權力下放,加重基層責任,並且將大幅調漲里辦公費,是愈來愈多里長走向群眾,傾聽「民之所欲」的另一項重要原因。

陳水扁以身作則,首先開辦市長「與民有約」,緊接著就要求市府各局處首長比照辦理,然後就是各區區長每週安排一天,巡迴各里接受民眾陳情。

興泰里里長王麗嘉就常應里民要求,去市政府排隊與「阿扁」見面。有一回,王麗嘉心想見市長一面不容易,索性帶了八十幾件陳情案去見陳水扁。

雖然不久以後,市政府便規定每個市民每次只能陳情一件案子,但是現代新里長的拚勁在此已經展露無遺。

為了追蹤考核服務績效,台北市政府曾經表示,全市四百三十五個里幹事當中,每年汰換率為百分之十。里長雖然不必擔心會被上級炒魷魚,如果不跟著「動」起來,選票定期檢驗的壓力可能更大。

「得好好拚一下了,不然下次選舉會被年輕人「做掉」當肥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出自一位連任數屆的老里長口中,某種「危機意識」強烈浮現。

當陳水扁一方面將里的每月辦公費從一萬五千元調升為四萬五千元時,他也將申請老人福利和殘障津貼的有關業務從區公所「下放」到里辦公室。直轄市自治法中有關里長負責執行「里公務及交辦事項」的工作範圍,一下子擴大許多,也讓有心做事的現代里長可以好好服務里民。

「活動辦得愈多,里長可能就虧損愈多。」萬華區新起里里長高添福指出。為民服務的心情並未因待遇調整而有所改變;以前領得少,覺得心安理得;現在領得多,民眾卻愈來愈視之為理所當然,紅白帖子頓時多了起來。

他套用陳水扁曾講過的一句話,半開玩笑地說,里長工作「真不是人幹的」。不過他特別補充說明,如覺得幹不下去,就應該「換人做做看」。

第一線執行者 

事實上,由於政黨因素的介入,未來里長選舉將不太可能再出現乏人問津的窘況。在「有競爭才有進步」的前提下,現代新里長未來出線的機率可望逐年提高。儘管截至目前為止,老舊社區里長蟬聯比例仍然相當高。

里長向來是各項公職人員選舉中的大樁腳,各黨派候選人爭相拉攏的對象。民進黨在歷年台北市公職人員選舉成績都不錯,唯獨里長選舉例外。 

因為,在全台北市四百三五個里中,民進黨籍里長只佔十一位。民進黨台北市黨部準備在下次里長選舉至少推出一半的候選人,並考慮透過「里民連署」方式提名候選人。

市黨部主委高志鵬表示,如果候選人能夠在選前得到千位以上里民連署,那麼投入真正選舉的勝算就更大。而里民連署的名冊,也可作為黨部發展組織的依據。

新舊里長的差異,同樣表現在對於政治前途規畫的歧異上面。老一代里長一幹就是好幾任,新一代里長則不排除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不過也正因如此,作為「跳板」的里長職位反倒有較多可能被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

台灣的政治熱在總統公民直選時到達高潮,至今仍然沒有「退燒」的跡象。「總統的頭家」們成天籠罩在「主權在民」、「市民主義」等政冶術語的疲勞轟炸之下,日常生油所遭遇到的問題還是沒有獲得解決。

或許,多留點心思,注意一下身旁有沒有現代新里長的蹤影吧!因為,他們才是所有政治口號第一線的執行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