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7月26日在晶華酒店舉辦「2018邁向循環城市∞首都願景國際論壇」,由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邀請荷英法駐臺大使及傑出企業與市府同臺交流循環經濟的發展實務,推進臺北市邁向循環城市的願景,現場產官學研近450名嘉賓共聚一堂,熱烈支持臺北市啟動循環城市發展新契機。
柯文哲市長致詞說,都市消耗地球70%的能源,同時也製造出70%的廢棄物,面對全球都市化趨勢,市府制訂宜居永續願景和八大政策方針暨17個策略方向、35個行動,兼顧經濟成長、生活品質、永續環境的平衡,驅動商業模式改變,朝向零廢棄物目標努力,實例之一是率全國之先在南港機廠閒置土地使用可拆可回收的材料,建造只租代購的公宅,首批1,500餘戶年底即將動工,臺北市扮演首都火車頭的角色,將帶動全國城市從線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
(圖說: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進行大會主題報告,提出「臺北市循環城市推動計畫(草案)」)
副市長林欽榮主題報告指出,市府從城市治理著手落實循環經濟思維,邁向循環城市,八大施政方針涵蓋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擴大再生能源利用與區域電力網絡整合優化、發展可食地景及修復城市生態、建構盛食交流平臺並對塑膠類廢棄物減量再利用、推廣綠色運具共享轉乘與服務、永續住居環境的公宅示範、獎勵創新投融資與平台交流,以提供產業發展環境並積極交流接軌國際,最後是深化公民意識落實循環經濟思維於生活,並規劃至2022年的發展重點與目標,逐步實現循環城市發展願景,將首都臺北打造成為臺灣第一座成功的循環城市。參考荷蘭循環經濟示範點與Park 20〡20循環金融思維,從金融銀行著手,有效利用剩餘價值,推動創新商業模式,能加速城市循環經濟發展,創造產業新的發展空間。
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Catherine Nettleton分享倫敦推動循環經濟策略要求大型企業必須符合採購標準的作法,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Guy Wittich分享由政府及銀行建設應用循環經濟的示範熱點,新的循環價值鏈的運作,將掀起產業新革命,而法國在臺協會主任Benoit Guidee分享做好全國塑膠回收即可年減8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分享都市生態區的永續規劃理念。
(圖說:活動特別邀請荷蘭Olaf Blaauw、法國Pascal Terrien、英國Rainer Zimmann等國際講者來台,與聽眾分享循環經濟於城市治理最新國際趨勢)
4個主題論壇依序進行,分別匯聚精采可行的結論,首場建議臺北市參考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的循環經濟做法與案例,從一開始的決策策略和設計做起,獲得市民共識,配合循環金融、能源系統以及公宅使用服務化,必可奠定循環城市願景;第二場臺北市政府提出,推動垃圾不落地、兩袋合一作法效果彰顯;臺灣瑞曼迪斯每年回收相當臺北101高度的塑膠垃圾,華碩從材料設計端著手,搭配提升能源效益丶回收電腦,力行循環經濟,都值得參考;第三場從阿姆斯特丹循環熱點示範、春池玻璃創造廢玻璃重生價值、巴斯夫材料建立廚餘處理價值鏈、飛利浦提供循環照明商業服務等國內外經驗,看見臺灣也可以有世界級循環經濟發展機會,以公部門作為示範場域,帶動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及產業轉型;第四場強調建築業耗盡世界40%能源,是城市推動循環永續的關鍵產業,市府南港機廠公宅打造循環經濟示範系統,從源頭設計、正是運轉循環經濟的作法。
(圖說:論壇活動現場產官學研近450人出席,座無虛席)
最後,林欽榮副市長總結表達「1個感謝、3個觀察」,感謝循環經濟先行國家3位大使及城市代表到場分享作法與近況,他觀察到臺北市7月提出的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草案,與荷英法的精髓、策略相通,可依城市治理原則滾動修正,將益見完善,觀念與技術先進的春池玻璃、華碩電腦、瑞助營造,力行循環經濟多年且成效卓著,熱誠加上創新,是推行得以克盡其功的關鍵,而由下而上推行,發揮臺北市民關注環境的能量,全民共同參與,臺北市將可快速邁向宜居永續城市,讓生活更為清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