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曾啟泰不悔異鄉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6-09-15

瀏覽數 12,250+

曾啟泰不悔異鄉
 

本文出自 1996 / 10月號雜誌 第124期遠見雜誌

雪梨的大提琴家納比爾(J. Napier)曾公開讚揚,數十萬移民除了帶給雪梨經濟活力,更為垂垂欲死的雪梨文化注入新生命力。被雪梨文化評論界奉為對澳洲舞蹈影響深遠的舞蹈家曾啟泰,就是移民與雪梨生命情感交織的縮影。

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華商家庭,三十年前曾啟泰奉父命到雪梨大學念建築。雖然小時候曾跟著姊姊學跳蓮花舞,但他始終沒有機會認真學舞。到雪梨之後,曾啟泰對跳舞的熱情,被雪梨的自由空氣喚醒;白天他依然是個建築師,晚上就換上舞鞋,開始另一種生涯。

曾啟泰一開始跳舞,就受到澳洲政府注意,主動和他聯絡,要支持他成立舞團,並贊助他到國內外表演。澳洲政府一年補助他三十萬澳幣(約合台幣六百六十萬),舞團最風光的時期,有八個舞者。

曾啟泰自剖,他之所以能吸引雪梨文化界的目光,原因在於他把移民經驗融入舞蹈之中,使舞蹈看起來更具戲劇張力。他肯定,在雪梨有很多可能性,既可吸收歐美技巧,又有亞洲的影響,很容易抓住藝術的原創性。

就像許多移民一樣,曾啟泰也是經過一番曲折,才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剛開始他想證明自己可以做西方的東西,特別遠赴英國,學習舞蹈大師瑪莎葛蘭姆的技巧,用的音樂、題材,也都取材西方。

十二年前母親過世,他開始有意識地找一些「有意思」的題材,逐漸反芻身上的東方傳統,做了「阿Q西征」,用舞蹈反映中國移民凡事認命的性格。他同時也接觸澳洲土著的舞風,企圖將土著的題材編進舞蹈。他秉持實驗精神,編了數十隻舞,表現東方文化對澳洲的影響。並且擷取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美學概念,探索文化交融的可能性。

矛盾的殖民心態

曾啟泰坦承自己有很濃厚的「殖民心態」,他相信所有的移民都可以藉著不同文化的優勢,表現潛伏在兩種不同文化之下的心靈。「但住得愈久,就愈覺得兩邊的認同都沒有了。」他曾自翻是澳洲人,但後來卻又有背叛澳洲認同的感覺,不知道自己究竟屬於什麼。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回顧三十年移民路,曾啟泰肯定,雪梨最大的好處是自由,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如果不在雪梨,他一定不會跳舞,因為家庭、社會都不會支持他。雪梨激發他內心底層對藝術的渴望,他也用獨特的舞蹈,回饋雪梨的「知遇之恩」。

今年初,在香港做完最後一次表演,曾啟泰收起舞鞋,正式告別情繫三十年的舞台。現在他一星期開三天計程車,就賺足生活費,剩下四天全是自己的,「可以去喝義大利咖啡、去裸泳、去旅行。」剛結束四個月的中東旅行,在土耳其茶香盈室的家中,曾啟泰不悔移民異鄉的抉擇。

「從工程師變成舞者,現在不知道自己要變成什麼。」蓄著小鬍子、頭髮微禿的曾啟泰笑說。

背叛建築,又遺棄舞蹈,再過幾年,他想離開雪梨,到回教國家住幾年,去感受迥異於他東西方背景的另一種文化。雪梨的自由,提供他一個背叛建築的舞台;最終,他或許也要自由地背叛雪梨,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城市,體驗人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