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表彰陳樹菊的義行,頒贈榮譽校友予陳樹菊,盼她能成為清華師生的典範。頒授典禮昨晚配合陳樹菊在高雄舉行,陳樹菊是繼小提琴家林昭亮之後,成為清華的第4位榮譽校友,陳樹菊謙虛表示,「我只有小學畢業,只是在路邊攤賣菜,從沒想過會得到清華大學的肯定」。
敬佩陳樹菊女士的義行,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儒賓、生科系教授曾晴賢幾年前就提議頒發榮譽校友或榮譽博士給陳樹菊女士。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昨天頒授清華的榮譽校友證書予陳女士,主秘呂平江也把永久校友證送到陳女士的手上。
陳樹菊為台東人,1950年生,陳樹菊小學畢業後,13歲起為了維持家計、支持手足就學,開始在台東一個菜攤開始賣菜。她認真賣菜,每週辛苦工作6天、每天18個小時,憑著誠懇正直、勤奮積極、不斷精進,從菜攤做到軍隊廠商的供應商。她也認真賺錢,但是無論賺了多少錢,她都回饋社會,持續資助貧弱孤幼兒童、捐贈學校圖書館與醫院,至今捐款超過1千萬元,並擬成立基金會,繼續幫助需要的人。
即使聲名大噪,陳樹菊保持一貫的低調謙卑態度,她說,「接受獎項,僅僅是為了將自己的故事帶給社會,以激勵人心,期望大家一起加入善心捐款的行列」。陳樹菊得知清華大學有一萬多名學生,勉勵學生一人一天只要捐10元、20元,累積起來就是很大的力量,可以做很多事,行善不必等賺大錢才行;捐出去後感受一下助人的心情,如果感到喜悅,就會持續下去。她特別感謝她國小老師的教導,陳樹菊說,「做一件事如果先想到自己,常常做不成;如果不想自己,就可以做得成。」
國立清華大學表彰陳樹菊的義行,頒贈榮譽校友予陳樹菊,盼她能成為清華師生的典範。圖/清大提供
清華校長賀陳弘表示,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陳樹菊是最純粹無瑕的典範,對她的任何美言都似乎是多餘的,因為她的德行超過言語所能表達。賀陳弘尊崇陳樹菊為「人格者」,無私奉獻公益數十年如一日,許多人的成就雖大,但相對於她的義行卻顯得微不足道,「我在她面前感覺渺小。」
清華大學榮譽校友還有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濤、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有「小提琴界的莫札特」之稱的林昭亮,陳樹菊是繼小提琴家林昭亮之後,成為清華的第4位榮譽校友。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右)頒授榮譽校友予陳樹菊(左)。圖/清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8.6.17「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圖/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左)、曾晴賢(右)推薦陳樹菊女士為清華榮譽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