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一日凌晨零點整,東京新橋的日本鐵路發祥地汐留車站,一輛蒸氣火車發出響亮的汽笛聲,三分鐘後,第二聲汽笛又在攝氏四度的氣溫下響起。第一聲是國鐵總裁杉浦喬也拉響的,代表「國鐵落幕」;第二聲是橋本運輸大亞拉響的,宣告「新公司JR的誕生」。
就在這一瞬間,擁有一自一十四年歷史的日本國有鐵道,結束了國營及一元的組織型態,分割成六家客運鐵路和一家貨運鐵路公司,以及其他與新幹線、通信、資訊系統、技術研究、資產清理有關的事業和機構。演變成這種分割和民營的原因,是國鐵累積多年的營收赤字,以及為填補赤字而借來的巨債。
鐵路國營的弊端
早在一九六四年,國鐵的營收就出現了赤字,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黑字。一九八五年的累積赤字達到十四兆一千多億日圓。更糟的是國鐵還不斷舉債來彌補赤字,造成借錢還債的惡件循環,累積的債務高達二十三兆五千多億日圓。若將面額一萬日圓的鈔票堆成一億圓一堆,每堆的高度剛好是一公尺,則國鐵的債務可堆全二十三萬五千多公尺高,相當於富士山(三七七六公尺)的六十二倍左右。
當然,國鐵當局並非不想振作,自一九六九年的第一次再建計畫到一九八0年的經營改善計畫,共有四次的改革,但是國鐵沈痾已深,藥石罔效。直到一九八三年成立的國鐵再建監理委員會,經過兩年的研議,而在一九八五年提出「分割.民營化」的具體改革方案後,才再建成功。
該委員會在最後一次回答運輸大臣的諮詢中,指出國鐵經營失敗,是因為無法適應飛機的大眾化、高速道路的發達所伴隨而來的時代變化。更根本的原因則在於國營公司和大組織下的一元化經營型態。
監理委員會舉出國營的弊端有:(1)因受到政府干涉,壓抑運費的上漲和促成虧本路線的建設;(2)經營者主權小,責任不明確;(3)經營者不適其位,釀成勞資間的衝突及(4)事業範圍的開拓遭到限制等等。
他們同時指出一元化的大組織產生(1)經營管理不易;(2)違反、脫離各地的實際情況;(3)缺乏成本觀念、各地區與事業相互依賴及(4)沒有競爭意識等等問題。因此,委員會認為國鐵在此制度下不可能改善,唯一的方法就是「分割.民營化」。
積極開拓新事業
所謂「分割」是指基於旅客的流動狀態、有效的列車調度等多項考慮,決定將北海道、四國、九川分成獨市的交通網,本州分成東日本、東海、西日本三家公司。新幹線隸屬新設的「新幹線保有機構」。貨運公司則經營全國貨運業務。其他的附屬機關,如「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負責車輛、鐵路的研究開發工作,「鐵道通信」負責全國的鐵路電話網,「鐵道資訊系統」掌管全國鐵路電腦系統。
「分割.民營化」之後的新公司,雖然仍須負擔舊債,但是由於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國鐵改革法案的通過,在開拓新事業方面,不再受法令的束縛。以前,國鐵因為日本國有鐵道法的嚴格限制,無法大幅開展相關事業,所以相關事業的營收僅佔總收入的三%,而其他民營鐵路公司靠副業可以賺得三0%以上的營收。現在,新生的JR各公司都將新事業當做轉虧為盈的關鍵,無不殫精竭慮,積極開拓。
北海道公司利用多餘的車頭引擎,與發電機組合成發電設備,供應暖氣和照明給札幌市苗穗工廠中的蔬菜水耕栽培場。東日木、西日本、九州公司用廢棄的隧道種植姑類。西日本公司在高架橋下開設電腦教室,招收學員、兼賣電腦。東日本公司也利用高架橋下的空地,經營起倉管業務。東海公司社長須田寬認為:「人潮聚集的車站隱藏著寶山」,所以在站內開設書店,將來還打算開闢購物、休閒設施。
位在東北新幹線比的仙台車站,三十六歲的機械區長中井佐敏,發現旅客攜帶的行李頗多,突萌何不代客運送的奇想。於是站方與日本通運公司合作,在站上設置帶鎖櫥櫃。旅客只要投入行李和規定的費用,寫明行李要運往何處,就可以輕鬆踏上旅途。設置才兩個月,每月的營業額就達到五十萬日圓,而且佳評和來詢問的客人,愈來愈多。
另外,為解決大都市的垃圾問題,JR計畫在鐵路旁埋設管道,利用壓縮空氣輸送垃圾。構想是先在各主要車站設立垃圾集中站,將垃圾壓碎後用塑膠袋包裝,投入有壓縮空氣輸送的管道,送到焚化爐或掩埋場,估計一天的輸送量可達八、九十噸,不但費用與委託卡車運送相差無幾,又可消除惡臭與公害。
徹頭徹尾的改變
其他將要開拓的新事業,還有旅遊、餐飲、連鎖商店、資訊、不動產、保險、大廈管理、建築等等,並注意與各地區的特性緊密結合,抓住任何細微的機會。但是,新事業的勝算究竟如何?軟體化經濟中心的專任理事日下公人認為,「JR的新事業大有可為」。理由是JR有五項徹頭徹尾的改變:
第一,過去的國鐵失去挑戰心已久,士氣低落至谷底。如今,全體員工有一致的衝勁,如同上了發條一樣讓JR動起來。第二,以往國鐵人事異動的管道可謂百年不通,現在則有循環漸趨活絡的可能。第三,JR因法令修改而獲得自由,今後必是充份利用自由。第四,國鐵分割以後,擺脫不必要的累贅,在發展新事業上,更能迅速決定、落實。第五,獨佔事業不顧客人好惡,抱著即使賠錢也有稅收彌補的怠惰心態,但民營以後一切以客為尊,所以開拓新事業時,焦點全集中在顧客的需求上。
巨大實驗成敗未卜
儘管各公司摩拳擦掌,一般大眾和外國也都拭目以待,但是新生的JR仍有兩大難題:一是債務、一是冗員。
除了前述的二十多兆日圓的累積債務外,還要加上新幹線、隧道的建設費和退休金,實際上要處理三十七兆多的債務。雖然七家公司分擔其中十四兆,剩下的由資產清理事業團靠賣地、發行股票等方法來償還。但是萬一償還不及,利息負擔加重,JR的前途還是不樂觀。
資產清理事業團的另一項工作,是如何安頓四萬一千名被淘汰的冗員。該事業團計畫三年內讓他們在JR的新事業、民間企業、公共事業中再就職。不過這並非易事。因為這些冗員分散各地,例如北海道就有一萬多人,他們勢必離鄉背井到本州就職。萬一勞資之間未能圓滿協調,關係的惡化將損及新生的JR的營運。
慶應義熟大學教授加藤寬指出,「大力減少政冶介入,是再建國鐵必須貫徹的項目之一。」JR成立後國鐵再建監理委員會隨即解散,但是解散之前,仍一再重申「新公司的獨立自主」。可見新生的JR還要面對重重的難關。
雖然,日本國鐵這個號稱「巨大實驗」的成敗未卜,且難關不少,但總比坐待赤字、債務膨脹要好。
一百多年前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就曾說:「自由主義之基本,不是國立而是私立。私立始生獨創之想法,乃是社會進步之原因。」可見日本政府並未遵從先賢訓示,國鐵才會步上衰敗。在今天全球的民營化風潮下,他的話以及日本國鐵的教訓,當可為國營事業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