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遊,我們總會事先上網找資料,問問親朋好友的意見,做好功課才敢上路。儘管事先規劃比較放心,卻讓旅程中少了一點驚喜。
旅行,能不能是一場探索或冒險呢?「盲旅」團隊提供的旅行玩法,就是個能安心,又能體驗冒險滋味的深度旅程。
盲旅成立於2016年,原先是政治大學廣告系幾個同學的畢業製作,因為好評不斷,漸漸發展為新創公司。現有的五人團隊平均年齡23歲,雖然年輕,卻吸引桃園機捷與誠品等知名企業與政府單位主動合作。
在旅遊旺季,盲旅每個月能吸引約200位遊客,參加的旅人從小學生到銀髮族都有,玩的不亦樂乎。
強化不確定感 聚焦感官體驗
成功的關鍵,在於盲旅善用旅程中未知的元素,開拓冷門但迷人的景點,不斷帶給遊客驚喜。
參加盲旅的旅人們,會在出遊前三天收到「盲旅包」,裡面包含本次行程的手繪風可愛小冊。遊客能從中得知這趟旅程的幾個線索,每個提示字眼都充滿想像空間,吊盡胃口的同時也讓人充滿期待。
而實際去哪裡,得要根據店家給予的信封,在指定時間拆封後循線前往,體驗像闖關般的探索樂趣。
「我們希望盲旅能重啟遊客的感官,」盲旅執行長古佳玉解釋,人們需要旅行,是為了暫離熟悉的環境。盲旅進一步強化了旅程中的未知元素,希望能鼓勵旅人用心感受一路上的風景,產生新想法與觀察,發現台灣有趣的景點和人事物。
避觀光勝地 私房景點藏驚喜
以此初衷為出發點,盲旅目前提供的常態路線包含礁溪與大溪,兩條路線都刻意避開了我們熟悉的觀光勝地,帶領遊客走訪平常想都沒想過的私房景點。
以關鍵字為「上山下田」和「樂人行」的礁溪線為例,旅程沒有安排熱門的溫泉景點,而是讓旅人到老屋聽現場演奏、到溪邊健行,還有體驗手作金棗。
「很多人聽一聽都會哭耶,」游阿媽藝站的負責人,綽號「仙女」的黃萱儀笑著提到,許多來這裡遊玩的旅人,聽完她的自創歌曲,尤其是一首《阿嬤老厝》後,都會想起自己的祖母而感動落淚。
游阿媽藝站原本是黃萱儀祖母蓋的老房子,後來轉作倉庫使用。2013年,她因緣際會決定回來家鄉做地方創生,把老房重新翻修,如今成了結合音樂、故事與農村生活的特殊景點。
結束老屋行程後,驅車前往車程半小時的觀光工廠「橘之鄉」。這裡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迎客的是金棗茶奉茶,和乾淨明亮的玻璃咖啡屋。
「蜜餞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橘之鄉第二代傳人、經理林鼎剛提到,現代人對蜜餞多半有負面印象,以為添加許多色素與糖精的才是蜜餞,但蜜餞其實也可以很健康自然。
在這裡,遊客可以體驗「金棗蜜餞DIY」,學會分辨天然蜜餞;在老樟樹圍繞的明亮咖啡屋裡吃著鴨賞披薩,啜飲金棗茶,享受宜蘭田園自然風光。
旅程中包含的三餐也富含巧思,以早餐為例,安排在年輕人返鄉開的新興早餐店「初早餐」用餐。店內招牌之一,是在我們熟悉的熱壓吐司中填入滿滿三星蔥與鴨賞作餡料,混搭出令人驚豔的在地新風味。
既然是盲旅,我們的介紹自然不能寫的太詳細,有機會不妨排出一天的時間,走訪私房景點,體驗循線冒險的深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