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率先將「物聯網」普及於生活。慢了好幾拍的台灣也終於迎來物聯網的實際應用了。
周遭食衣住行育樂,所有你想得到,也想不到的東西,若都能連上網路,你知道你的生活會發生哪些天翻地覆的改變?
也許,馬路上人稱的「三寶」,可以減少,甚至「滅絕」、路上時常飆車,急衝急停的爆走恐怖計程車司機,說不定也能漸漸變得「文雅」,亦或在擁擠停車位難尋的商業密集區,未來,可以不用苦苦找停車位,只要打開手機,就可知道周遭哪裡有空位可停,不只省時間,還能因此節能減碳。
這就是「物聯網」所帶來的便利。過去,物聯網應用因通訊技術規格受限與商業模式未定等問題,長期都只聞樓梯響,儘管商機無限,卻少見到實際應用。
隨著NCC去年核發900萬個門號給電信三雄後,各電信業者積極成立物聯網應用生態圈,漸漸的,實際應用在台灣也看得到。
如車子內的行車紀錄器,若能夠聯網,將能把紀錄內容傳輸到雲端,並透過大數據AI分析,了解駕駛的開車習慣的好壞。
鴻海投資的新創公司創星物聯科技就有相關技術,他們與保險公司合作,鼓勵車險客戶安裝聯網紀錄器,紀錄器的影像傳到雲端後,能分析駕駛開車習慣,是否容易開快車爆衝?或突然猛烈煞車?如果經過判別是好駕駛,將給予保費的減免優惠。如果是危險駕駛,將調升保費。
此外,中華電信也透過平台與相關夥伴合作,進一步將行車分析技術,應用在計程車、遊覽車駕駛上,以掌控駕駛開車安全,倘開車行為有異常,系統將主動抓出有問題的司機,使用的企業就能給予教育再訓練,防止合作司機出車禍、在馬路上狂飆。當車聯網應用更成熟,更能矯正或提醒駕駛的開車習慣,可望進一步防止「三寶」出現。
而最吸引各地方政府目光的物聯網技術,則是智慧停車這項技術。在商業區裡,尤其是大台北地區,最痛苦的莫過於找停車位,現在就有多家業者研發出,埋在車位地上的感應裝置,每個裝置都能聯上網路,能感應車位是否有車,讓駕駛能透過APP即時得知周遭停車空位,免去繞來繞去的麻煩。
物聯網的應用令人眼花撩亂,又比如智慧路燈,能以路燈聯網,從中控台就能即時得知路燈是否損壞,「以前都要人工一個個尋,或等民眾通報,以後台灣300萬盞路燈都普及,系統就能主動通知維修,」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協理說。
還有,當路口的監視器,若能連到雲端,能透過AI分析,篩選行人衣服顏色、車輛顏色、男女性別穿著等,現在警方調閱監視都要調閱上百上千小時的錄影帶,盯著螢幕看到眼花,使用該技術,能鎖定相關特徵,大幅把監看時間縮短,「例如按下辨識黃色,錄影帶原本要看1小時,現在直接篩選黃色路人與車輛,縮短至僅剩2分鐘,」中華電信解說人員解釋,抓小偷的速度變快很多!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正在成形當中,遠傳電信執行副總曾詩淵說,物聯網發展,創意幾乎無限,他舉例現在遠傳已率先訂出物聯網相關資費,一個裝置聯網,依照流量傳輸,一個月最低只要10元,現在最容易發展應用的智慧門鎖,就落在這個資費內,以後像Airbnb,當房東要出租房子時,不用給鑰匙,只要給門鎖密碼,房客就可從手機輸入密碼遠端開關門。
此外,以後外銷出去的機車、腳踏車若能聯網,車商也能透過系統了解車主的使用習慣,還有車況,近一步掌握相關消費者資訊,提供車子維修、改善服務,「以前產品賣出去就像嫁出去的媳婦,廠商都追蹤不到,未來每種產品都能追蹤,廠商就能從中創造新的售後服務,」曾詩淵解釋。
物聯網被視為下一個生活革命、工業革命的新應用,估計2030年前,將會有100兆個裝置聯網,包括衣服、鞋子、牙刷、冰箱、咖啡機等,從上述就能得知未來人們的生活將因物聯網而轟轟烈烈的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