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論行政院長人選-從夢幻組合到次佳選擇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6-05-15

瀏覽數 16,900+

論行政院長人選-從夢幻組合到次佳選擇
 

本文出自 1996 / 6月號雜誌 第120期遠見雜誌

(一)人才難求

去年八月中曾在聯合報發表一篇國民黨要繼續執政的「夢幻組合」短文。文中建議李登輝先生專任國民黨黨主席,林洋港、連戰二位分別為國民黨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陳履安先生出任未來行政院長。事後證明;這是我的「夢幻」,沒有這種「組合」。

現在李連二位已分別當選總統與副總統。對即將出任首屆民選總統的一個重大而立即的考驗是;李總統會選誰來擔任下屆閣揆?

今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今天這樣人才濟濟的開放社會,居然沒有公認的理想人選出現。這使人更相信強人領導下的一個特徵就是;在唯唯諾諾的官僚體系中,難以找到有大格局思考與大魄力做事的政治人物。

(二)二種「可能」均「不可能」

李總統對閣揆的選擇似乎陷入這樣的進退兩難之中:

第一種可能是打破政黨政治的常規,遴選無黨籍及非政治人物組閣。如果這樣,李遠哲先生是一位理想人選。可以借重他的學術聲譽,道德自律,兩岸關係上的宏觀看法,來樹立政府的新形象。

可是,另一方面,他對原則的堅持與行政經驗的缺乏,可能不易與總統府及立法院相處,也使人擔心不易有效指揮各部會。這樣也就難以他一己之理想來扭轉乾坤。果如此,則把一位世界級的科學家變成了政治利害下的犧牲者。

第二種可能是按照西方政黨選舉論功行賞的慣例,則宋楚瑜、許水德、吳伯雄三位都可人選。宋是民選省長,但任期還未過半,難以列入考慮;許、吳二位各有贊成者與保留者。

這樣的選擇涉及到最敏感的中生代的卡位及未來權力的轉移。如果許、吳其中有一位出任,四年之後,當李總統不再尋求連任時,勢必產生國民黨內中生代互不相讓的局面。大多數人相信:在李總統的心目中,他當前所盤算的接班人選的次序是:連戰與宋楚瑜。

為了避免當前三雄-副總統、行政院長、省長-並立的可能,更為了減少日後至少「三雄」相爭的局面,李總統似乎不得不另做安排。

上述第一種可能是超脫政治現實,用新人追求施政理想,但有風險;第二種考慮是向政治現實妥協,但又會衍生國民黨內部新生代的鬥爭。因此,領導階層思考的二種「可能」都變成了「不可能」。

(三)閣揆的條件

在經國先生去世前,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討論「做行政院長的條件」(見遠見雜誌一九八七,五月一日)。九年前的這篇文章指出「行政院長必須要擔當五大角色--

(1)國家大政的設計者。

(2)重大政策的推動者。

(3)國會與媒體的溝通者。

(4)進步觀念的提倡者。

(5)意見分歧的協調者。

要成功地扮演這些角色,行政院長最好要同時擁有「五力」;能力、魄力、公信力、說服力與親和力。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可惜,在現實世界中,真能找到完全具有這些條件的人嗎?如果真有,他(她)願意接受這一公職嗎?正如在討論到李遠哲先生出任閣揆時,我們還真不知道他有沒有肯接受的意願。

多年前在美國讀到一則新聞,一位著名大學遴選校長,開出了各種理想條件,經過評審委員的討論:只有一個半人勉強可以符合這些條件。一個人是上帝,另半個人也已去世。

(四)現實下的考慮

回歸到當前的台灣政治現實,對閣揆的考慮,還要加上幾個新要求:

(1)在強勢的民選總統下,閣揆必須得到總統充分的信任,也才能在憲政體制模糊,府院權責不清之下合作無間。在過去李總統任職的八年期間,頭五年換掉了三個行政院長,即可說明總統與最高行政首長互信的重要。

(2)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時,行政院長必須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言辭穩重,態度誠懇,以維護國家與人民利益;同時又要具有民族情與中國心,可展開兩岸協商。

(3)在開拓國際空間的過程中,行政院長又需要有外交歷練,豐富的國際知識,以及自我的節制,在拓展國家利益的同時,避免引發對岸不必要的反彈。

(4)在立法院國民黨已接近不能過半數的邊緣,新的閣揆除了政策上的調整之外,也必須要有一個較溫和的性格做適當的讓步。

(5)在金權、黑權籠罩下的執政黨,也必須要遴選一位沒有捲入政商勾結的政治人物,而他必須也要有道德勇氣與執法決心,來推動肅貪的大工程。

在這些考慮之下,連戰續任閣揆也許變成了「沒有更好人選下最好的人選」,這即是所謂「次佳」人選。「次佳」也還有二個意含:憲法上的與個人意願上的。

●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雖有先例,但不是憲法上最好的安排;且還有萬一總統缺位,副總統接任總統,變成「一身三職」的可能。

●連先生自己要兼任閣揆意願不高,據說一度完全不考慮。如果他沒有要做行政院長的強烈企圖心,是否會影響到施政的大力推動?

(五)結論

在當前言論充分自由,金權黑道特權無所不在,法治缺乏公平裁決的三種情況下,台灣社會既有正面的生命力,也有負面的惡勢力。

在生命力與惡勢力的決鬥中,可悲的是,充滿理想性的非政治人物,難以在政壇上施展抱負;妥協性過高的另一些政治人物,在長袖善舞與察言觀色之中,完全缺乏最起碼的「格」與「節」,不宜擔當重任。

過去大家對連先生謹慎、有財富、缺乏親和力的批評,在強勢的總統下,反而變成了難得的優點。一位與他共事多年的首長私下說:「他的自信,使他不需要動輒造勢;他的穩健,使他講話不會失分寸;他的學養,使他有定見,但不必時時炫耀。」另一位大企業家針對當前社會不安也指出:「連院長包容性的從政風格,應當會對兩岸關係的拓展、族群和諧的提升、與黨內共識的凝聚,產生良性的影響。」

李連二位以百分之五十四的高票率當選總統與副總統。實則上,選舉過後,有更高百分率的選民,希望第一位的民選總統,能在中華民族民主的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近月來行政院經建會提出的「跨世紀國家建設藍圖」,是一個全國努力的里程碑。在經過討論與修正之後,將是導引中華民國在二十一世紀受人矚目的重要方針。

選對一位行政院長,全力推動跨世紀藍圖,正就是新總統實現政治承諾的第一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