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對中國大陸過去一年施政成績的總結,更是大陸這一屆政府今年如何拼經濟、惠民生的搶先批露。 2018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國際社會觀察大陸社經戰略的顯微鏡。
觀察每一次首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已成為全球主流媒體的報導方向,並在大陸乃至於世界的產業界引發熱烈反響。
比如2015年的「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2017年的「人工智能」。
不僅如此,這些熱門字眼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被奉為政府施政綱領,深刻影響科技界及產業界的發展。所以《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不容小覷。
3月5日公布的工作報告,全文2萬餘字,盡數預告了大陸2018年的經濟熱點與趨勢。以下為關鍵數字及關鍵詞梳理解讀:
關鍵數字1:GDP成長率6.5%
2018大陸經濟增長的目標設為6.5%左右,與去年一致。
報告中特別指出,從經濟基本面和就業吸納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關鍵數字2:1.11兆元人民幣
2018大陸國防預算將增長8.1%,至人民幣1.11兆元,高於2017年7%的增幅。
這筆超過5.5兆新台幣的國防預算,改變了解放軍過去兩年軍費放緩的情況,若放與全世界比較,大陸新的國防預算將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
這一點引起國際輿論強烈關注。
《華爾街日報》針對大陸的最新國防預算指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一直在進行全面的軍事改革,目標是打造一支能夠維護中國不斷擴大海外利益的現代化作戰力量。」
關鍵數字3:5500 億元人民幣
報告指出,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1.35兆元,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優先支援在建項目平穩建設,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
減債向來是大陸經濟政策的核心,今年的力度看來將更為加強,以免拖垮經濟增長的表現。
針對地方債問題,報告中要求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禁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等行為。並特別指出「省級政府對本轄區債務負總責,省級以下地方政府各負其責,積極穩妥處置存量債務。」
關鍵詞1:減稅減費
報告史無前例列出各項減稅及減費措施,此舉預計將讓大陸的企業及人民充滿「獲得感」。
比如上網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 8000多億人民幣、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降低過路過橋費用等。
種種稅賦及費用的調降,雖然細微,卻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利器。
關鍵詞2:「互聯網+」升級版
「互聯網+」一詞在《政府工作報告》共出現6次,這個產業專有名詞已與「創新」「改革」等高頻關鍵字一樣,變成形容詞。
「互聯網+」不僅要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還要運用「互聯網+」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同時要深入開展「互聯網十」行動,推動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
另外,要發展「互聯網十農業」,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並推行「互聯網十政務服務」,實施一站式服務等舉措。
關鍵詞3:發揮投資作用
今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 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 8兆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兆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同時,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376 億元,比去年增加300億元。更重要的是,要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關鍵詞4:廁所革命
廁所革命在中國不是新事物,卻在工作報告首度出現。
20餘年前,台灣人看不起大陸的其中一項便是廁所。對現在的大陸而言,廁所不是一件小事,它已成為建設文明城市和鄉村的重要面向,要將廁所升級「進行到底」。民間企業改建旅遊景點的廁所,甚至可以獲得政府金額不小的補助。
關鍵詞5: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這是唯一在工作報告中提及的非外交會議,親自從總理口中說出,立刻獲取注目。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此重要,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在國際場合中宣布,中國將從 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一屆將於2018年11月5~10日在上海舉辦,合作方包括世貿組織WTO、聯合國等,預計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展會之一。
關鍵詞6:藍天保衛戰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PM2.5濃度也要明顯下降,相關目標與去年相同,最大的不同是「嚴禁洋垃圾入境」。
原來,大陸是收治世界各國廢3C、廢家電、廢紙等廢棄物的大國,自從傳出嚴禁外國廢棄物「進口」後,反應在原物料市場便是紙漿成本上漲,而台灣的衛生紙便應聲上漲三成。
可見,大陸的內部政策也會透過各種「路徑」影響到台灣。
針對台灣議題部分,《政府工作報告》照例條列183字的內容,其中「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絕不容忍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等描述,與去年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增加了「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恰巧呼應前一週中國國台辦剛發佈的31項惠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