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徹底資訊,十足務實-元智工學院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6-05-15

瀏覽數 19,900+

徹底資訊,十足務實-元智工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6 / 6月號雜誌 第120期遠見雜誌

位於桃園縣內壢的元智工學院,是教育部自民國七十四年重開私人興學後,第一所由企業創辦的工學院,也是第一所以資訊做為發展特色的私立大學。在遠東集團老董事長徐有庠的鼎力支持下,元智從買地建校開始,至今已經投入二十幾億資金;每年還有遠東紡織、遠東百貨、亞洲水泥的股票,為學校籌募近二0%的經費。

「我們一定要教學生很務實,為企業所用。」曾在清華大學任教十五年的校長王國明,清楚地定位他的教育宗旨,就是要訓練當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走在資訊化前瑞

為了操練學生的實務經驗,元智在四年前開風氣之先,首創學生專業實習的制度,資訊工程系的大三學生,必須要到企業全職工作一年,如果實習不及格,就不能畢業。目前在工研院、資策會、私人企業等資訊單位,都有元智的實習學生。這種結合理論與實務的作風,也漸成所有新興大學辦學的趨勢。

資訊浪潮至今已席捲各校園,以資訊化最徹底而聞名的元智,是頂著浪端,走在資訊化前端,成為學校最大的特色。

元智從校長到職員,都要學會用電腦溝通。學校行政公告、學生加退選課、老師簽到、考核列管等,全部經由電子信箱處理。不僅如此,每一間學生宿舍都連上網路,每個學生也都有一個電子信箱帳號。

在元智,電腦幾乎普遍到猶如隨身聽,學校的電腦教室幾乎都升級為奔騰電腦,目前平均每三個學生就有一部電腦。資訊學院籌備處主任鄭鳳生得意地說,元智一年接待四十幾團外賓,參觀學校的資訊化;早在四、五年前,元智就走在趨勢尖端,訂定電子郵件管理辦法。

「元智精神幾和杜會脈動密切結合,我們不會漠視資訊的衝擊。」教務長王立文一語道出元智的發展方向。

此外,在國際化的趨勢下,為加強外語能力,學生也必須通過類似托福的英語會考,才能畢業。元智還和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有交流合作計畫,互送教授、學生訪問。

「元智不一樣的地方,是要培養卓越、務實、圓融、宏觀的人才。」曾追隨毛高文任職行政院、教育部的王國明肯定地說,元智人就是未來國際化、資訊化的社會人才。

辦公桌上擺著兩台電腦,視窗九五的桌面躍然生動,為學校規畫資訊特色的鄭鳳生笑說,當初元智來找他的時候,誤以為元智是宗教學校,他還納悶「佛教學校怎麼也來找我?」

但是,經過六年努力,元智結合了一葦有理想的老師,共同建立學校的資訊特色。鄭鳳生籌設的資訊學院,幾年內將有超過四十位以上的博士,建立規模龐大的研究群,奠定元智資訊研究的基石。學校部分學生,聯考分數原可以填更好學校,就是看中元智的資訊特色,選擇來此。

對於一學期七學分的資訊專業實習,更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摸索自己的專長。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就讀資訊工程系大三的洪瑞甫,在學校電算中心專業實習,有機會製作詩經、楚辭的檢索系統,接觸到工學院學生不會去讀的古典文學;並將自己做的檢索系統,連結在學校的網路上,供所有網友查詢。斯文內向的洪瑞甫比較,他的資訊能力較念其他大專院校的高中同學高出許多,對現今最熱門的網路,認識也比他們深。

迥異於一般大學,以工科起家的元智,對通識課程的重視,並不亞於人文學校。元智不但將通識課程獨立成單獨學部,還主動將教育部規定的八學分,提高到十二學分,希冀能完成「全人」教育理想。

陣容堅強的師資,也使元智在教育部評鑑中,出盡鋒頭。學校幾乎不聘講師,只聘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校長王國明每年都會到世界各一流大學徵才。專任教師中副教授比率近八三%,教師有博士學位的更高達九六%,是全台師資「平均學歷最高」的大學。

新興大學的無奈

為了讓教授融入學校文化,元智設計出高等教育第一套教學品保制度,以教學、研究、以及服務成績來評鑑教授。若教師評鑑成績連續兩年得C,就不續聘,以淘汰不適任者。傳統大學一直想要建立類似的評估制度,但卻窒礙難行,元智則在創校第一年就實施至今。

「我們不希望學生由你玩四年,什麼都沒學到,糊里糊塗地出去。」曾經在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工作兩年的教務長王立文表示,學校對於老師要求很高,不僅要把書教好,還要定期約談學生,這些都是評估教學的必備條件。

在教學品保之外,元智教師的研究成效在私立大學也是出類拔萃。教授每年從國科會平均拿到一百一十萬台幣的研究經費,(清大教授為一百五十萬),在各公私立大學中排名第六。元智化工系論文發表總數,甚至在國內排名第三,是全世界第三十六名。

八十三學年度教育部對私立大學進行中長程校務發展評鑑,元智在所有八個項目中,都被評為最優。學校投資在每個學生身上,平均每年有五十幾萬,也不下於國立大學。

雖然教育部評鑑成績斐然,但元智創校時精緻辦學的理想,也不是沒有打過折扣。

最初的小班精緻化教學理想最終沒能實踐,原本一班只收三十幾名學生,因為財務壓力,擴充到兩班各五、六十人。「如果經費不愁,我們往前衝的力量更強。」曾在成大任教六年的教務長王立文坦承。

立志把元智經營為二十一世紀教育典範的王國明並不諱言,以現今聯招排名制度,元智還是位在私立中原大學與逢甲大學的等級,很難與國立大學抗衡,即使學校年年被教育部褒揚,也難扭轉這種頹勢。

元智的困境,是接踵成立的新興大學最大的無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