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威州高教強調實作 97%超高就業率傲視全美

聚焦威州3〉技職教育接軌鴻海所需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8-02-27

瀏覽數 14,600+

威州高教強調實作 97%超高就業率傲視全美
 

本文出自 2018 / 3月號雜誌 跟著郭台銘 大賺美國財

威州高等教育一向十分重視職業教育,根植於其長久的製造業傳統,《遠見》到訪的兩所威州的大學,展現強調實作的威州教育風格,學生升學就業率傲視全美,這更讓需才孔急的鴻海吃下定心丸。

這是一條不尋常的學校走廊。走廊兩側的牆上,張貼的不是研究成果,教學海報,或是裝飾性的攝影作品,而是一張張斗大的畢業生照,旁邊寫著學生姓名、科系,以及畢業後的工作。

一抬頭,牆上每個字母比A4紙還大的「97%就業率」立即映入眼簾,彷彿深怕任何一個路過的人忽略這一個最重要的訊息。

這是威斯康辛大學斯托特(Stout)分校,雖然名聲不是特別響亮,但畢業生97.4%的驚人就業率,遠遠打敗許多知名學府。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1月30日國情咨文中提到,「要打造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發美國勞工的龐大潛力」。事實上,威州各大專院校早已戮力往培養學生就業力。除了斯托特分校,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理工科學生,畢業三個月後的就業與升學率更高達100%。

「我們非常重視學生學有所用,」密爾瓦基分校副校長柏格(Patricia A. Borger)一邊攤開學校的「經濟影響力報告」,一邊向到訪的《遠見》記者分享。威州重視職業教育,根植於它長久的製造業與移民傳統。「威斯康辛有許多來自德國、波蘭的移民,希望來這裡實現美國夢,」威州製造業伙伴聯誼會執行長威爾洛(Tim Wiora)表示,由於長久的傳承,威州人特別重視工作倫理。

郭台銘選擇在威斯康辛設廠,相中的也是它的人才。「充滿有才能與勤奮的人力資源,是該區最具競爭優勢的關鍵,」鴻海在新聞稿上指出。

重視就業 從入學第一天起宣導

在這裡,大學不是「由你玩四年」,學生也不會直到畢業前夕還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

每年2月,斯托特分校的就業博覽會像是一場精心籌備的大型嘉年華,超過700家廠商在體育館密密麻麻搭起召募攤位,放眼望去,處處是宣傳旗幟。到企業攤位與召募專員交流請益的,不僅僅是即將踏入職場的大四生,也有很多大二生,甚至是大一新生。「打從學生入學第一天,我們就不斷強調就業的重要,」西裝上別著顯眼名牌、歡迎每位學生主動認識他的斯托特分校職業顧問總監巴茲(Bryan Barts)篤定地說,教師都會建議學生盡早了解職場需求,不要活在象牙塔裡。

不只讓學生從一入學就思考就業,大學也推出配套,讓例行性的就業博覽會發揮最大價值。

在密爾瓦基分校,就業博覽會前都會舉辦「準備週」(Career Fair Prep Week),學生可以先請教職場顧問並學習面試技巧。既然學校重視,企業更樂意卯足全力配合。去年10月的就業博覽會上,鴻海就派出十多位專員負責召募,開出職務近50個。

實作課程 充分與業界需求接軌

課程與實作,也充分與業界需求結合。「你看這些設備,全是企業捐贈的!」斯托特分校製造工程系華裔教授丁蕭東(Xuedong Ding)帶著記者走進隆隆作響、細塵飛揚的實驗室,大手一揮,指著眼前三台略帶歷史感的大型機器說明,學生用這些設備可以造模鑄出產品原型。學會這些機器後,企業求職就很容易,因為使用的系統都是同一套。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他校畢業生平均要兩到三年才能達到100%表現水準,但我們學生只需要8~10個月!」穿著夾克的丁蕭東眉飛色舞地說,他的學生起薪也比許多名校還高。這裡特別重視動手實做的能力,學校以「手到才能心到」為箴言,實驗室比教室還多,足足是教室的兩倍。舉凡木工、塑膠、金屬等各種材質都有專屬的實驗工廠。學校附設的孵化器「Discovery Center」配有全套3D列印的「創客」(maker)機具。

配合工業4.0趨勢,該校甚至有一實驗室專門用來教導操作、設計各式尺寸的機器手臂。學生必須自己寫程式,讓機器手臂乖乖聽指令下棋、揀貨、甚至演奏樂器。「每到期末,學生都會通宵待在實驗室,熬夜完成作業,」丁蕭東瞇著眼睛說。

在硬體設備外,軟體課程也時時依業界需求調整。例如斯托特分校所有課程都設有來自業界的諮詢董事,每年開會討論,學校會依據諮詢董事的意見刪除過時課程,而業界最新技術也會在第一時間被納入課程中。「世界一直在變化,課程也要動態調整,才能跟上時代腳步,」人高馬大的斯托特分校科技工程數學與管理學院院長柏瑪(Charles R. Bomar)推了推眼鏡說。

不少課程的經費甚至來自業界。屬於研究型大學的密爾瓦基分校,就在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及微軟的資助下,成立物聯網研究機構(Connected System Institute),專攻時下最夯的工業物聯網(IoT)應用。「物聯網是業界大趨勢,人才必須到位,」密爾瓦基分校工程與應用科學院教授納希里(Adel Nasiri)說。物聯網研究機構雖然還在籌劃,但已提供短期密集課程。

合作計畫玩真的 實習留任率高

1月上旬,該中心率先開設為期兩天的工業4.0工作坊,很快吸引業界人士、研究生、教職員等多達50人報名參加。「相信這個單位,未來可以培養出許多鴻海需要的人才,」納希里肯定地說。

學界與業界的另一利器則是企業合作計畫(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不同於一般實習,學生常淪為低薪打雜工、學習有限,在這裡,學生被視為企業的正式員工,不僅領薪水,也承擔責任,且工作時間長達半年。

如此真槍實彈的工作經驗,讓參與企業合作計畫的學生,在實習結束後有很高機會能得到留任。「申請企業合作計畫的學生有三成能入選,獲選的學生中又有多達三成能得到留任,」職業顧問總監布萊恩屈指算說,若有1000位學生申請該計畫,最後有多達百人能在畢業前就找到工作。

「參與企業合作計畫讓我眼界大開,」主修供應鏈管理、金髮碧眼的斯托特分校學生洛克蘭茲(Katelyn Lokrantz)不諱言,她在實習期間有機會學以致用,公司也指派兩個專案讓她獨立完成,「這次經驗讓我更有信心,等不及要踏入職場了!」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