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白茶 心中慰藉,愈久彌香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1-30

瀏覽數 7,050+

白茶 心中慰藉,愈久彌香
 

在福建福鼎,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不炒不揉,單純用陽光曬乾,如果天氣不好,就耐心地用文火烘乾,把茶葉的白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也成就了最為純真的銀白和帶著青澀的草香,這就是白茶。 

白茶中最漂亮的,還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頂級的白毫銀針,滿覆銀毫,又比較粗壯挺拔,好像充滿力量的肌肉;而白牡丹會在白毫下隱隱有綠色露出,仿若白紗下面浮動著綠色的裙裾。最常見的當然是貢眉和壽眉。貢眉要比壽眉等級略高一些,不過基本區別不大。貢眉和壽眉都是採摘菜茶(福建茶區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製成的白茶,以前叫作「三角片」,仿若枯葉蝶,葉片比較薄,有著秋天落葉的斑斕的顏色。

白茶存放時間越長,藥用價值越高,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經非常難得。白茶因為火氣較小,一直作為下火涼血之用。新白茶的草葉氣仿若杏花初開,而隨著年份增長,香氣成分逐漸揮發,湯色逐漸變紅,滋味變得醇和,茶性也逐漸由涼轉溫,泡好的老白茶會有棗香或者藥香發散出來,聞著就讓人舒緩和放鬆。

茶是中國人最早的「藥」,古代那些羈旅的人或奔波於旅途的人,在歇息的片刻,會從藤箱或者背包裡拿出隨身的一小包茶葉,用山泉水煮了或沖泡,茶香就充斥了那一小片空間,飲用的人發出一聲輕歎,一種來自內心的舒爽。在這舒爽之中,那些初期的病痛也慢慢抽離出去,與懷念故鄉的水氣一起升上高空,變成繚繞在山間的雲霧。而飲茶人的目光伴隨著這些雲霧,穿透層疊的山巒、溪谷,看到春天柔韌扭轉的紫藤、夏天陪伴翠鳥的紅蓮、秋天隱逸在竹籬旁的金菊、冬天襯著白雪的蠟梅,因而有了中國畫穿越時空的美,糅合了遠山近水、四時花卉,絲毫不突兀,因為那是藏在內心的種種美好。

這種美好裡誰能說沒有散發著縷縷茶香呢?茶這種「藥」,不僅醫治身體,更加治癒心靈,一個是治療,一個是參悟。不論東方的大道,還是西來的佛法,中國文化的種種,都籠罩在這茶香之中,讓人頓悟或者長思。

茶在中國古代,曾被認為難以離開舊土,因此還有一個名字叫作「不遷」。可是它卻溫暖了旅人的手,明亮了他們的眼,並且跟著他們,從雲南走到四川,又沿著長江去了湖南湖北,更慢慢出現在了福建、江蘇、廣東、浙江……茶的寶貴,在於它穿過漫長的歷史甬道,給了我們真實而長久的慰藉,並且愈久彌香。

白茶 心中慰藉,愈久彌香_img_1

本文節錄自:《蔬食真味》一書,李韜著,時報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