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利他共好的企業社會責任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8-02-05

瀏覽數 18,200+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
 

甫獲2017年遠見五星服務獎醫療院所類服務第一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不僅擁有眾多社區醫療群、優先以民眾醫療考量,更鼓勵員工把專業延伸到社會需求,投入公益,呼應董事長蔡長海提倡的利他精神,無私守護中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全力闡揚「共享、共好、利他」的精神,結合眾多社區醫療群的資源,優先以民眾醫療考量,不僅在院所照顧民眾健康,更主動投身有醫療需求的偏鄉地區,傳播利他共好的愛心,獲得2016年《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楷模獎肯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表示,秉持蔡長海董事長所闡揚的「共享、共好、利他」精神,守護原鄉一直是中國附醫重點任務之一,自1997年起,投入信義鄉偏遠山區居民整合性的醫療照護,守護鄉民健康達21年,照護5000多位居民。「在信義鄉除了加強醫療服務,還必須落實衛生教育,才能標本兼治,幫助居民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_img_1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右三)和 中國附醫周德陽院長(左二)出席「相信希望相信愛,童話世界音樂會」活動)

雙龍日托中心,實踐全人醫療

「真正到了信義鄉,才發現當地需要不只是醫療。」周院長說,偏鄉人口老化,多為獨居老人,除了看病,醫院還提供衛教關懷、清掃環境,更延伸出日托中心的想法:白天有專人專處照顧獨居老人的生活,晚上再讓長輩返家休息,真正做到深耕偏鄉住民生活的全人醫療。

2017年,中國附醫連結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及老五老基金會共同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中部愛互聯雙龍日托中心」,以具體行動給予獨居或弱勢的年長者溫暖照護,白天時將失能、失智長輩接送到日間照顧中心,在這裡接受照顧服務,參與復建、文康休閒活動,與人交流互動,延緩退化。

周院長表示,「雙龍日托中心」與信義鄉IDS計畫、政府單位及公益團體,合力推動各項醫療保健服務,同時深耕社區老人健康營造,地利門診部提供包括24小時醫療、到宅醫療與團體衛教等,深獲居民信賴,就醫病人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0%以上。「我們將1800多位居民作個案管理,專人長期負責追蹤照顧,持續不斷地為鄉民服務。」

不只醫療專業,利他共好的精神,中國附醫的全體同仁也在日常體現。「如何讓同仁真心做好醫療服務?成為社會志工,在第一線身體力行,就會有真實的體會。」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_img_2

(圖說:企業志工隊隊長楊麗慧副院長(中)帶領同仁參與公益活動)

企業志工隊,種下無私服務的種子

中國附醫於2016年成立「企業志工隊」,在蔡董事長與周院長的支持與親身投入公益活動之表率下,鼓勵員工將專業延伸至社會需求。「企業志工隊」依任務分為三組:教育深耕組、社會關懷組、環境保護組。周院長回憶,醫院同仁前往偏遠山區關懷原住民獨居老人,發現當地環境條件差,沒水也沒電,僅能接雨水使用,同仁不免觸目慟心,立即購置水塔、接水管引水,讓長輩可以使用乾淨的用水;並由專職個案管理師檢視健康狀況,安排前往中國附醫就醫,由醫院補助所有醫療費用。老人家為了表達感謝,也以手工編織的藝品送給志工團隊,讓同仁充分體會利他的感動與快樂。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這份心意,讓無私服務的種子播撒到每個員工的心底,也成為員工行醫或服務的心態徹底改變的轉捩點。「當同仁從志工體驗感受到發自內心、主動助人的快樂,才能真正做到友善服務。」原本100多人的「企業志工隊」,如今已達300多人,利他的熱力持續擴散。同仁願意將自己工作外的時間投入服務,不僅提升自我成長、凝聚向心力,也獲得同仁家屬的支持,對醫院的行善深耕感到認同。

醫院負有「救命、救難」天職,在臨床照護專業的精進,是發揮利他精神的基本。周院長表示,中國附醫提升醫療不遺餘力,尤其在急重症、難病治療的軟硬體上持續不斷投資、升級。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_img_3

(圖說:心臟血管中心專業團隊)

提升急重症軟硬體,守護生命

在急症方面,急診處引進台灣第一部全身X光掃描機,低劑量輻射、不用一分鐘即可完成掃描。同時,建立完整心臟急救團隊,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自病人抵達急診室到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梗塞血管的時間(D2B),平均只需 55分鐘,遠低於國際標準的90分鐘, 2009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標章肯定,且2011年起連續3次獲得冠心病照護認證。此外,腦中風照護,針對出血或梗塞,以內外科及放射科創新治療搶救腦細胞,1-2小時內清除靜脈血栓,同時使用腦部監測降低腦耗氧及溫度藉以保存受損之腦細胞。2016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品質標章」。

重症方面,高難度的器官移植手術,尤其是心臟、肺臟及肝臟等重大器官的移植,中國附醫已完成的活體肝臟移植已超過960例,成功率及存活率均達90%以上。而癌症中心的設立,十年來跨專業醫療團隊的合作下,提高病人存活期,並有品質有尊嚴的接受治療。

周院長表示,引進新型醫療儀器,如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微創手術及介入性腦血管及心血管治療儀,同時引進質子刀及重粒子設備,讓中國附醫成為癌症治療最完備先進之腫瘤治療中心,而「腦中風中心」和「急症暨外傷中心」更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銀獎。

珍愛地球 智慧永續

除了專業技術,臨床照護的硬體,中國附醫也結合智慧科技,推出「智慧病房」及手機APP等創新服務。智慧病房的設計內涵,是讓病人只要透過行動裝置,就能一手掌握自己及家人的看病行程、用藥方式或副作用、以及血壓體溫等資料等,甚至術後回家的看顧、營養補給、相關醫療需求,也全都包辦,滿意度高達95%,讓醫院成了民眾最好的智慧照護夥伴,更於2015年及2016年連續二年榮獲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的肯定。

「病人要看檢驗報告,不必等門診,只要設定APP,手機即可閱讀報告,所有健康資料都可以上傳,協助醫師瞭解居家健康情況,更提供個人化的衛教資訊、用藥須知等,非常便民。在大數據時代,醫院必然走向健康管理的平台,整合醫療發展、健康照護,真正確實守護民眾健康。」周院長表示。

中國附醫珍視生命,也珍愛地球,致力推動低碳醫院。像綠色餐廳低碳飲食運動方案,以低碳飲食與營養保健兩個層面推行。並運用科技節能減碳,改善大型醫院的耗水耗電,以中央控管空調,並且選擇智慧化、綠能標籤的設備,安全又節約,榮獲國際低碳醫院最佳示範案例獎、WHO-HPH健康促進醫院認證肯定。

從社區之情到全球之愛_img_4

國際人道救援,成功推動臺灣醫療外交

除了盡心照護國人的健康之外,中國附醫也致力於國際人道醫療,迄今共有11例罕見畸形病人至國際醫療中心之國際人道救援小組接受完整治療,治療成功率為100%。周院長表示,「國際醫療中心的成立,不僅提供醫療援助,更在國際醫師代訓、培育國際醫事人才部分著力,提升國外專科醫師的顯微重建技術等,讓他們回國貢獻,對當地醫療品質深遠的助益。」

深具社會企業理念的中國附醫,從2016年便開展了一項新的利他工作:企業志工隊到國小為小學生說孝道故事,期許發揮社會關懷的力量,從小扎根孝親的觀念。「不全然依靠國家的長照政策,做為子女照顧親人的心,才是最好、最可貴。」同時計劃讓小朋友親身體驗長輩走路、視野模糊的情境,讓孩子們學習同理心,懂得承擔與關愛,成為利他共好的種籽。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