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停一年,世界進十年

總編輯的話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06-07-01

瀏覽數 17,250+

台灣停一年,世界進十年
 

本文出自 2006 / 7月號雜誌 出路-小台灣大藍海

今年6月,全世界幾十億人口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世足賽,街頭巷尾熱鬧不斷。唯獨台灣,錯過了這個國際嘉年華會,像是個世界孤島,關起門來瘋政治。

執政高層的清廉備受質疑,立法院通過中國民國憲政史上第一個總統罷免案、總統女婿趙建銘的內線交易案、總統夫人吳淑珍是否收受SOGO禮卷、總統是否收受陳由豪獻金、總統身邊親信一個個被指控涉入炒股、賣官、介入金控人事等弊案……,一個接一個堪稱駭人聽聞的事件,占據了2300萬人民的視野與心思,還有多少人有心情參與國際上正在舉辦的重大活動?

說來萬分無奈,光是2006年6月,台灣又再次締造了一項「台灣奇蹟」!

《遠見》雜誌在1986年創刊,那年正是台灣一切變革的啟動元年,民進黨在那一年教師節於圓山飯店成立、隔年解除戒嚴,一路開啟了台灣20年來的巨大變革。

1986年也是一個黃金年代。回首當年,台灣街頭抗爭不下今日。政論家南方朔曾在社論文章中寫道,當年台灣平均一天就有五起街頭運動,一年超過1800起,但是那幾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仍然年年超過10%,均富且處處充滿機會。在20年前多數人民對於變革也是充滿期待的,一般認為明天會更好。

但是20年過去了,當初的理想到底完成了多少?

台灣停滯,才是最大隱憂 

這幾年來大陸、印度快速崛起,韓國日漸強盛,香港也已走出1997回歸中國的陰霾,東南亞各國更急起直追,對比起來,台灣似乎停滯發展許久了。這種狀況早已讓各界憂心忡忡。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餐聚,與會的包括台灣惠普董事長何薇玲、研考會代理主委施能傑、還有外國來的貴賓等人。席間不免又聊到對台灣時局困頓,很多重要事情推動不了的深層焦慮。「分享」焦慮、感歎時事,已經是近年來台灣中產階級餐敘時免不了的「配菜」。

才因為行政院組織法又沒在上會期立法院通過、有點沮喪的施能杰代主委就說道,以往人類的發展很緩慢,台灣落後幾年或許沒有關係,但是現在是全球化、科技化、資訊化的年代,世界進步非常快速,「以前落後,還可以很快迎頭趕上,因為別人進步也很慢。但現在台灣停一年,外面世界可能已經進步十年,以後要追都很難追,這才是台灣最大的隱憂。」

此刻的台灣人民,其實大多充滿焦慮,大家最想知道的是,台灣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為了製作這期20周年特刊,《遠見》記者們陸陸續續花了至少半年時間,訪問超過100位各行各業精英,包括許多台灣出生長大、在海外有優秀表現的傑出華人。

一開始我們問大家一個共同問題,「什麼是台灣的藍海策略?台灣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很幸運的是,在一個個長達一、兩個小時的深度訪談中,我們當然聽到了很多批判與無奈,但是也聽到了許多傑出台灣人眼中所看到的台灣機會與希望。台灣不是無可救藥,事實上在過去20年來台灣也累績了很多優勢與能量,只要善加發揮,展望未來是很有機會的。

台灣借鏡,要當華人的波士頓

 

記者群花了很多時間將訪談歸納整理、又延伸報導角度,成為本期的〈出路〉專刊,這也是《遠見》邁向20周年時,獻給此刻陷於困頓的2300萬人民的一份紀念禮。

很多傑出人士?台灣許多獻策包括: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整體而言,台灣是全世界華人圈生活品質最好的地方,最有機會經營創意生活與發展創意產業的地方。而創意經濟正是全世界的發展趨勢。

˙台灣生活便利性與多元文化豐富性,加上在各個領域裡品味的提升,都是一項強大的軟性實力,「將來如果開放三通,可能是大陸有錢人與有能力的人,會想移民到台北來,」聯強科技總裁杜書伍與明基董事長李焜耀都不約而同地這樣說。

˙台灣的第三勢力、志工與NGO組織,在過去20年正快速蓬勃發展。愈來愈多台灣高學歷的年輕人投入志工行列,讓NGO走向年輕化、專業化、與國際化,這將是推動未來台灣改變的新勢力。

˙台灣企業已經國際化了,有龐大企業力可以壯大台灣。1000大企業的海外營收已占總營收27%、海外聘僱194萬名員工、遍布世界100多國。 

也有很多人共同提到,台灣應該好好研究一下美國波士頓的轉型故事。人口只有60萬的波士頓,大學密度很高,有40所。它曾經是美國科技研發與科技產業最重要的重鎮,但在1980年代,地位被矽谷取代後,波士頓歷經蕭條,又成功轉型為結合研發、生技、籌資理財的中心,轉型成功。台灣有能力成為華人世界的波士頓嗎?

台灣出路,要靠小市民大企業 


今年年初開始啟動這個專刊計畫時,經過很多訪問過後,在我心中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社會上普遍有一個氣氛──等待2008。

許多人都提到一個想法:亂就再亂二年,再忍耐二年,2008,重新洗牌,希望情況就好了。

而我感受到的是,這種等待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思惟。它絕對不只是單純的等待國民黨來取代民進黨、或是等待馬英九來取代陳水扁,背後其實是希望透過政治權力再次洗牌後,期盼:

 一、不要再空轉

 二、岸僵局可以打開

 三、清廉可以真正實現

 四、政黨惡鬥可以終止結束

 五、台灣不再是四小龍之末

 六、自殺可以減少

 七、不再有小孩繳不起營養午餐

但是把命運交在少數政治人物手中,是不切實際的。2300萬人必須自己努力,靠民間、企業、NGO組織、教育等,壯大實力,走出台灣、面向世界,出路就可以浮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