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像一個成功的現代化企業。
企業內充滿了強烈的共識:效率、廉潔、持續的競爭力。
預定七點四十五分起飛的新航班機遲了十五分鐘,機上的座艙長不斷地抱歉;抵達樟宜機場後,每位乘客又拿到一份新航「致歉」的巧克力。
負起六萬公務員訓練大任的公務員學院,在講授「經濟快速成長要素」時,開宗明義指出:「國家必須有能力提高其在國際領域的競爭力。」
就連這個成功企業的靈魂人物--李光耀資政,坐在他樸實的大辦公室裡,談到競爭力,仍然充滿了憂患意識:「我們沒有競爭力,就會被淘汰;沒有持續的競爭力,就會沉下去!」
在新加坡,競爭力對國家而言,是生存的要素,是進步繁榮的動力;對個人而言,是長期受雇力,尤其是變局中的受雇力。
新加坡政府相信,主導競爭力有幾個要素:(1)政府與社會的穩定(2)足夠的天然資源(3)人力資源的能力(4)活躍的私人企業(5)有效能、廉潔的政府。
客觀上,缺乏天然資源、人力資源有限是新加坡人引以為惕的。新加坡官員經常對外地人說:「我們地方太小,沒有天然資源」、「四十歲以上受過完整教育的比率很低」。他們的危機意識常常讓訪客心驚。
除了這些,人力能掌握的,都成為新加坡的競爭優勢。
有效率與廉潔的政府,在瑞士IMD評估中,新加坡表現最高。
「one stop service」,宏碁新加坡總經理盧宏鎰推崇經濟發展局一次解決問題,「至少找到答案」。以貨運為例,機場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早上送單,下午走貨。「台灣至少要二、三天。」一位台商比較。
「新加坡什麼都乾淨!」行走在繁花綠蔭大道上,計程車司機回答訪客詢問路上小吃店乾不乾淨時,幽默地回答。
乾淨的政府,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新加坡人民相信政府,所以政府可以不怕圖利他人,也不怕得罪百姓。」一位學者觀察的心得。
新加坡的部長要身兼其他部的次長,例如國家發展部長林勳強,也兼外交部次長;並且經常輪調。「這樣,可以減少本位主義,使政策推動更有效率。」一位部長解釋。
她對自己人民負責
如果要問「新加坡企業」最大的公司文化特質是什麼?大概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林勳強部長說:「我們重視團隊,不強調個人。」
透過公務員的訓練課程,也不斷灌輸共同價值觀:「公平、正直、廉潔、紀律、節儉……」一位民間的企業負責人雖然抱怨政府管太多,但也不諱言:「我們也許口不服,但心服。」
新加坡,是一個真正用現代化企業精神管理的國家。
現代化企業,為了生存與繁榮,她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與運作方法,她不需要別人告訴她如何經營、如何溝通傳播;因為她要對自已負責。現代化企業,也強調自由,任何人可以自由離開,但一旦你成為企業的一員,就必須嚴格遵守公司的規定,沒有例外。
一九六五年,李光耀把新加坡從一個脫離馬來西亞的小孤國,帶領到今天全球競爭力第二大強國,他是設計師,也是領航人。一九八四年,「亞洲週刊」的羅伯,伍德曾經說過:「如果諾貝爾獎有最佳國家領導人獎的話,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不只得一次。」
身著輕鬆襯衫與夾克、臉露純真笑容,李光耀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中(見八十八頁),談新加坡,談東方與西方,談兩岸關係,驕傲中帶著謙虛,自信中更有自省。
他的辦公室外,懸掛了一幅字跡俊秀的中文對聯:「變綠洲以代沙漠、障百川而挽狂瀾」。也許正是他這種結合東方與西方知識、傳統與現代智慧,才能力挽狂瀾,建設新加坡成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