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關鍵在教育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2-07-15

瀏覽數 10,600+

關鍵在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8月號雜誌 教育,下一代會更好?

四年不見昆明,它變得乾淨、熱情而富魅力。

一年不見廈門,工人在動,企業在擴充,旅館的台商訪客又開始流動。

年初,鄧小乎南巡深圳講話,就像給中國大陸灸了一針,「現在全國都動起來了,」一位重慶汽車零件廠的年輕廠長形容。

這種動起來,在企業界是上級管束變小、自己責任變大。「當然壓力很大,搞不好就要關門的,」這位廠長已開始調整內外步伐;要勤跑南方交涉訂單,要改善工作條件,鼓舞工人士氣。

動起來更呈現在市街活動上。

武漢百貨商場櫥窗中的模特兒,穿起了時髦的牛仔裝;要半個月工資一件的女裝,滿街都是;問一位都市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工資多少,他不經心地說:「千把塊錢吧!」

昆明建起了四星級旅館;KTV已從沿海特區順長江而上,到了西南各都會。

一切為經貿 

鄧小平說的「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各地領導人都牢記在心,五月公布的「四號文件」更是朗朗上口。

雲南省委書記對外來訪客說:「一切有助於發展市場經濟的東西我都要」;廈門一位領導不諱言:「上有浦東、下有深圳兩面夾攻,」廈門需要策略,「藥方很多,問題是要服那一劑?」

他們的話正代表了目前大陸各地要改革、要搞好經濟的心聲:競爭。

要「把企業推向市場」,要「破三鐵(鐵飯碗、鐵工資和鐵交椅)」、地區、企業、個人都面臨競爭的壓力。

雲南要和四川、湖北競爭,廈門要和深圳、廣州競爭。對中央,各地爭取開放特區,爭取開辦證券市場,爭取開自由港……;對外,則競相爭資金,爭資訊。

於是,加強兩岸經貿交流、吸引台商外資、加強大眾經貿知識,在各地都有動作。全國發行的「經濟日報」各都會旅館都贈閱;電視上全國代表都來參加「經貿知識大賽」;公司法公布了;長江流域開放三十多個重點城市……。

「這裡似乎有一股一切為經貿的熱潮,」一位外客觀察。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科技之風也到處流竄,愈先開放的城市,愈走在前面。國家科委會在各地有投資,科學園區、科技大樓成了新的市標。「蓋新旅館也用上科技大樓之名,」一個邊遠城市的導遊指出。

為了競爭,硬體建設拚命趕路,相形下軟體則千瘡百孔。

昆明最好的旅館,建築與氣派絕不亞於台北一流旅館,但是一客西式早餐可能等半個鐘頭。一位美商在等了二十分鐘後,不耐地對著侍者大吼:「我以後再也不住你的旅館,我要叫我所有的朋友都不來,因為你們連頓早餐都弄不出來。」侍者呆立,連一句話也不會應對。

武漢蓋立交橋的工人,一排坐開,從上午八點聊天、抽煙到九點半,還沒開始動作。

欠缺的軟體--教育 

教育和資訊是軟體的兩個翅膀,偏偏這一方面大陸嚴重落後。

「教育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在雲南昆明舉行的座談會上,海內外學者都有同感。

廈門湖里工業區的台商燦坤公司,花了很大精力在教育上,從工人的「工作手冊」,到走道牆上整面的布告,都在教員工如何做好工作、提高品質。

總經理室的「你是來解決問題,還是你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標語,已移到了大會議室,正反映出教育幹部的觀念也要落實到基層。

資訊封閉幾乎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通病,在大陸,只有北京、上海的外資旅館才看得到CNN。

一位訪客對廈門政府官員說,廈門市到處都可以看得到華視,只有旅館看不到,「該防的不防,最不需要防的都防了。」

更大膽地改 


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鼓勵大膽改革時,曾要大家不要怕外資,他說:「只要頭腦清醒,就不怕,」因為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裡。」

他說的「政權在我們手裡」也許包含了兩個意義「一是,不要怕改革;一是,正因為「政權在我們手裏」,為了長期執政,更要大膽大幅地改革。

大幅的改革在硬體上已有顯著成績,如果能更大膽一點,開放資訊、加強教育,從觀念現代化著手,改革的步子才不會「上層熱、下層冷」,也不致「撥一下、動一步」。

一位地方領導說得好:「改革要一步一腳印、幾步一台階。」腳印踩下去,要起作用,恐怕得讓老百姓知道為什麼踩、如何踩、怎麼踩得更好。 

觀念改變歷史;觀念要靠教育。兩岸的和平競賽,關鍵不只是國民所得,更是教育品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