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以空前的速度改造每一個產業,你該如何做,才能保持領先?【機器、平台、群眾】這三組關鍵詞,已經如同太陽、空氣、水一般,是現代社會的「生存三要素」:是可能沒有明顯感受,但你我生活中隨時存在、型塑整體經濟的重要關鍵。以下是MIT數位商業中心主任布林優夫森新書《機器 平台 群眾》部分摘文:
在所有的公司和產業,機器、平台與群眾都有相對應的部分。機器智能對應的是人腦(mind),舉凡離不開試算表的會計師、需要借助電腦輔助設計軟體的工程師,或是在機器人旁邊工作的組裝線作業員,都是人腦與機器配對組合的例子。
平台對應的是產品(product),包括貨物與服務。在市內搭乘交通工具,是一項產品,Uber 是人們取得這項產品的一個平台;住宿供應平台Airbnb 或新聞取得平台臉書,也是相同的媒介。
群眾對應的是核心(core),指的是各種組織在內部及供應鏈上建立的知識、流程、專業和能力。奇異家電的核心是設計、製造、銷售冰箱和烤箱;美國航太總署的核心是建造太空船,試圖對宇宙有更多的了解;微軟的核心能力,包括開發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
本書探討在這個數位時代的三種重要再平衡:人腦與機器之間、產品與平台之間、核心與群眾之間,雖然其中存在著重要的型態與原理,但我們的研究發現,沒有唯一的成功公式。在愈來愈多的領域,機器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但人類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同理,完全只仰賴平台或群眾,也不能保證成功。
此外,對公司來說,這三種再平衡也並非只有單一最適平衡點;也就是說,有種種可能成功的策略。少有公司比蘋果及谷歌更成功,這兩家公司雖然都利用平台,但是做法不同、開放程度不同,對群眾的依賴度也不同。除了我們在本書討論的原則,當然還有其他影響因素,例如優秀設計師的創意、對重要事業夥伴的支援、技術突破的運氣等。就像賽跑比賽的冠軍,不一定總是速度最快或跑法最佳的人,商場上的贏家也未必總是擁有最佳產品,或是對策略有最佳了解的公司。
《機器 平台 群眾》作者——MIT頂尖學者:布林優夫森 2018年3月即將訪台,敬請期待!
▶天下文化Bookzone購書:https://goo.gl/NakBiH
▶博客來購買:https://goo.gl/pZ8o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