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胎兒不要吸二手煙

馬萱人
user

馬萱人

1996-02-15

瀏覽數 25,900+

胎兒不要吸二手煙
 

本文出自 1996 / 3月號雜誌 第117期遠見雜誌

將為人母者都不易忘卻這一幕:以超音波觀察四個月大的胎兒,它的小手小腳時而靜止、時而舞動,其中差別來自於母親吸菸或不吸菸。

這是台大醫院超音波科主任謝豐舟根據實際個案所模擬的短片。因為他太了解母親抽菸對胎兒的影響,不可能請真正的孕婦實地演出。

「一人抽,兩人苦」由於母子一體,菸草中的尼古丁對胎兒而言可是第一手的,它可以直接穿過胎盤,影響胎兒的心跳及呼吸頻率;它還會造成胎盤血管收縮,減少供給胎兒的血液及養分。而香菸的成分還不只尼古丁,其中的一氧化碳容易和母體的血紅素結合,減少帶氧量,讓胎兒處於缺氧狀態;以謝豐舟醫師的話來說,就是胎兒被「ㄏㄧ」(閩南語輕聲發音,指「悶」)到了。

「悶」著長大

想想看,一個小孩在媽咪肚子裡就被「悶」著長大,能健康嗎?事實雖然俱在,仍有不少尚無表達能力的胎兒和嬰兒藉著母親大吸一手及二手菸。以統計資料較為詳盡的美國為例,約有三成孕婦抽菸;每年有六千名嬰兒及十一萬五千名胎兒因母親抽菸而死亡。就算將孩子生下來,其中也有五萬三千名嬰兒體重過輕,及兩萬兩千名嬰兒出生時需要特別照顧。

雖然台灣懷孕婦女吸菸的比例遠低於美國,但仍有不少潛在的危險因子。根據高雄醫學院陳九五副教授一九九三年的研究,台灣的孕婦吸菸率是五%;七%的孕婦則曾經吸菸,但懷孕時戒菸;而近一半以上的懷孕婦女就算待在家中,也無法避免二手菸。

此外,若以預防醫學的觀點而言,女性吸菸人口持續增加,總有一天會演變為懷孕婦女吸菸人口增加。公賣局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台灣女性吸菸比例較高的幾個年齡層中,有一組是二十六至三十歲的女性--她們正值懷孕生子的高峰期之一。

衛生署進一步統計,女性吸菸人數在近兩年內成長了五0%;董氏基金會到全省各地國中開辦的戒菸班,「三年前全是男生,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一是女生了。」該會董事長特別助理林清麗舉例說明。

這群經常籠罩在菸霧之中的女性,也許離當媽媽的日子還遠,但是「美國戰後婦女抽菸人口驟增,問題也是等到六0年代才顯現出來。」衛生署保健處處長賴美淑曾是醫生,對極可能日益嚴重的孕婦吸菸問題相當敏感。其理自明「愈早上癮,愈難戒除,屆時縱有母愛,仍可能抵不過生理上對菸的依賴。

事實上,並沒有人敢說母親吸菸率和嬰兒存活率之間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影響胎兒健康的因素太多,包括母親本身體質、其他生活習慣、甚至父親的健康狀況。一般婦產科醫生通常不會主動詢問孕婦是否抽菸,除非她們主動提及,才會加以診斷治療。

百害無一利

既然醫生多半不會主動詢問孕婦的抽菸習慣,打算傳宗接代的女性,最好自行留意下列由受孕期到孩子一歲之間,關於吸菸影響力的訊息。

.受孕期: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每日吸菸量超過一包者,三成將無法受孕;即使受孕,流產率亦高於不吸菸者。

.懷孕期:台北市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榮說明,一天抽十四支菸以上的孕婦,流產、子宮外孕的機率高達四成,是不吸菸母親的兩倍;前者發生「前置胎盤」(易導致懷孕中期出血或妊賑毒血症)的機率,也是後者的兩倍,將無法順利生產。

.即將生產期: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總醫師蔡世滋表示,吸菸母親較不吸菸者生下早產兒或體重過輕兒的機率,高出大約三0%。

.周產期: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謝豐舟提醒,日吸菸量低於一包的母親,胎兒「周產期」間(懷孕二十八周至出生後一周)的死亡率,較不吸菸母親所產下的胎兒增加二0%;每日高於一包吸菸量者則增加三五%。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吸菸母親也較易生下體重下降的嬰兒,平均較不吸菸母親的嬰兒輕一七0至二00公克;前者生下低體重兒(小於二五00公克)的機率,也較後者高二%。

.新生兒期:美國「健康統計與疾病防治中心」統計,懷孕期與分娩後都抽菸的媽媽所生嬰兒,猝死機率為不吸菸母親的三倍;懷孕期戒菸、分娩後繼續抽菸婦女的寶寶,患嬰兒猝死症的機率則是一般嬰兒兩倍。

.嬰兒發育期: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蘇主惠研究,母親如果懷孕前後都吸菸,孩子的身高及體重會比一般小孩延遲發育七至九個月,智力減慢發育八個月;孩子長期暴露在一手及二手菸之下,明顯較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情緒也較不穩定。

十月懷胎已經不簡單,菸不離手卻想要度過這些關卡,更為困難。為了孩子,有些女性採取一勞永逸法,要不就是永久戒菸,要不就是不生小孩。比起上述知易行難的激烈手段,懷孕期間完全禁絕一手及二手菸,雖然令母親暫時不快樂,將來卻會使嬰兒與母親都較快樂。

畢竟,胎兒完全沒有選擇吸菸或不吸菸的能力;母親,則有。

孕婦「戒菸八部」

醫界一般公認,孕婦若達每天兩包以上的吸菸量,肯定會影響胎兒健康。對於平均一天三十根香菸以上的孕婦,在榮總家醫科創設戒菸專科的蔡世滋醫師將其歸類為「生理渴求」型的吸菸行為模式,並處「助戒菸法」如下:

一、把剩餘的香菸及火柴盒扔掉。

二、把菸灰缸放在需要費勁才能取得之處。

三、購買具有強烈味道的糖果、喉片或口香糖。

四、有抽菸衝動時,稍等三分鐘,並以「袋形唇」深吸氣、瞬間閉氣(模仿吸菸動作)。

五、喝冰水,吃蔬果。

六、常運動,多洗澡。

七、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飲料。

八、學習說「不」--在二手菸聚集之處更要不吝惜地提醒:「我是孕婦」。

至於需要醫師處方的尼古丁貼片及嚼錠,由於是以直接補充尼古丁的方式減低吸菸欲望,對胎兒仍有不良影響,董氏基金會並不建議孕婦使用,不過,蔡世滋解釋,尼古丁貼片或嚼錠只含尼古丁,比起真正的香菸已經純化不少,對菸癮頗深的孕婦而言是不得已的療法,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吸菸的母親,也許妳曾聽見一個微弱的聲音:「媽咪,我不要!」現在就捻熄一根菸,隨身攜帶孩子的爹及可愛嬰兒照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