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種交通違規情節,網路討論度很高。有人飆雪隧時速最高184公里,罰款加滯納金共7萬2000元,當事人在臉書社團po文「多麼痛的領悟」。另一是檢舉達人發威,國道警察第2公路警察大隊今年接獲行車記錄器畫面,檢舉違規行駛路肩開罰9262件,竹北北上出口、南下入口,頭份南下出口和新竹南下出口匝道占5016件,推測「受害者」多是科技新貴。
雪隧「菜鳥」不知超速連續罰
(圖/雪隧72000的罰單,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翻攝自爆料公社)
新北市一名網友前天在臉書爆料公社貼一大串罰單照,說今年8月開車在雪隧趕路,短短34分鐘被開了6張超速罰單,加上遲繳的5張到案通知書,總共要繳7萬2000元,網友討論熱烈,吸引約2萬人按讚,留言約3000則。網友昨出面受訪說,一開始收到罰單以為重複寄發,仔細比對時間才發現,「完蛋了,不是重複的」。
他說,平常都跑台中,很少跑宜蘭,不知道雪隧會連續開罰。當晚要跑3個地點,沒想到睡過頭,第一站汐止已延遲,趕往宜蘭不想再遲到,才會開太快。到宜蘭完成交貨,匆匆又趕回台北辦公室,才會南下、北上都超速。
科技執法 雪隧16支鏡頭對著你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9公路警察大隊表示,雪隧科技執法南下北上各有8支測速器,加起來共16支,隧道內可連續開罰。被舉發的當事人今年8月14日凌晨2點多行經雪隧,他誤以為雪隧跟一般道路一樣,不能連續開罰,心存僥倖高速飆車,時速從146公里起跳,最高飆到184公里,遠超過雪隧規定的90公里。
行車記錄器檢舉案件 年年增加
(圖/行車記錄器普及,國道公路警局網站等違規檢舉管道多,民眾透過影片檢舉違規案件暴增;擷自國道公路警察局官網)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2警察大隊交通組長張弘杰說,行車記錄器普及,民眾對交通違規檢舉意識愈來愈高,該隊受理民眾檢舉開罰案件逐年增加,2014年為8142件,2015年1萬718件,去年1萬4326件,今年至今更高達1萬7164件。檢舉案件以違規行駛路肩最多,達9262件,其次為任意變換車道5375件,國道違規罰款至少3000元,違規行駛路肩通常裁罰4000元。
違規走路肩 科學園區交流道是重災區
(圖/行車記錄器普及,民眾透過影片檢舉違規案件暴增)
第2警察大隊開罰違規行駛路肩9262件,集中在竹北、頭份和新竹交流道,共有5016件,占了五成四。警方分析,這些熱點都鄰近科學園區,上、下班尖峰時段車流量大。雖然部分時段、路段開放路肩,但非開放時段還是有駕駛人遇到塞車時,投機違規行駛路肩。目前大多數車輛都有安裝行車記錄器,守法的駕駛塞在車陣中,當然看不下去,利用記錄器影片檢舉的案件也愈來愈多。
不爽你違規暢行 塞車的我只好檢舉
(圖/高速公路大塞車,有人投機走匝道路肩,小心被人用行車記錄器拍下檢舉)
一名熱心的駕駛人寄3段影片到第2警察大隊,檢舉竹北交流道北上出口匝道違規行駛路肩情形,其中9月12日上午8點13分到17分,4分鐘影片拍到30輛車違規行駛路肩;隔天上午8點22分起,2分半鐘也拍到10輛車違規,另1段是15日7點58分起4分鐘,有5輛違規,3段影片讓警方開單45張。
張弘杰說,行駛路肩、任意變換車道等違規都可透過影片清楚判斷,只要時間及地點明確即可開單舉發。即使行車記錄器的時間有誤差,警方會請檢舉人來做佐證筆錄,一樣可以對違規的駕駛人開罰。
(本文轉載自2017.12.2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