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身為人父之後 我變膽小了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2-08

瀏覽數 9,800+

身為人父之後 我變膽小了
 

變成膽小鬼

身為人父之後有許多變化讓我感到吃驚,其中的一個是我對於各種「風險」的態度產生很大變化。這世界上當然是有很多種風險,包括:情感、社交、財務和各種有形的風險。但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我想不出任何風險是我現在樂於承擔的,除非我把有小孩這件事當作是情感上的冒險而樂在其中。剛好相反,我當了爸爸之後很快就變成膽小鬼。我現在因為有風險而討厭做的事情,很少是我以前沒做過的;我現在對於風險的厭惡至極,也是過去不曾經驗過的。

事件一:有天晚上我跟塔碧瑟去看《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這種電影在幾年前是我很喜歡的,而塔碧瑟至少也能忍受陪我一起看。但是片中有一段是小孩在公共游泳池遭到綁架,這可就嚇壞塔碧瑟,也讓我覺得看完電影以後不要去吃晚餐,應該趕快回家看看小孩有沒有發生什麼危險。這當然是神經過敏。我從沒聽過加州柏克萊的公共游泳池,在他老爸憋氣游泳時有小孩被綁架,更甭提家裡有保母照顧,小孩還會從自己家裡的床上被擄走。可是我對這種事情已經不能理性看待,只要是跟小孩子遭遇不幸有關,我就被很容易被那些廉價的戲劇效果影響。還有新聞媒體也常常大肆渲染兒童遇害的消息,事實上他們的受害率並沒有比較高。如果是《理察三世》(Richard I I I)之類的古典戲劇,我想我還可以忍受那兩個小王子被勒死,但任何跟二十一世紀美國生活貼近的劇情,要是出現小孩遇害就會毀了我一整天的好心情。

事件二:我再也不喜歡在股票市場裡頭搏殺。我以前也不是很熱愛股市啦,只是自從昆茵出生以後,那些曾經有過的樂趣也不見啦,早在股市崩盤之前就不見了。因為她的出生,我人生中可是頭一次開始會考慮金錢的事情。其實錢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大家談到情緒和金融市場的關係,都以為是金融市場影響情緒,其實不是的,或者說未必如此。幾年前《密西根醫學期刊》(Michigan Medical Journal)有一篇文章指出,當年的網路股會漲到那種程度,是因為有很多投資人服用藥物導致情緒抑制能力降低。美國的投資人大約有三分之一都在服用百憂解(Prozac)或其他情緒調節藥物,難怪都以為股市只會一直飆漲。小孩也是一種可以改變情緒、最後影響財務和金融的東西。他們對父母產生的心理效果正好跟百憂解相反。不管怎麼說,我現在比較偏愛現金和債券,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當了爸爸。

事件三:我不再跟過去一樣熱心幫助陌生人,尤其是那種顯然需要先洗澡的人。我現在對陌生人的隱約防備感,每個星期都會發生好幾次,比方說在我家附近的公園看到流浪漢,這種情況可是以前沒小孩時不曾有的。也會有些人來敲我家的門,也許是傳教或為一些議題請求連署,過去我覺得挺好玩,現在可不。我以前三不五時就會幫助那些搭便車的人,但是現在我絕對不會再這麼做。整體說起來,我幫助陌生人的機率也不是太高啦,現在卻是零。

事件四:我們的第一個小孩出生後不久,早在九一一事件之前,我就開始對搭飛機感到恐懼。我過去曾有背著降落傘從飛機跳下來的經驗,感覺相當刺激愉快;但是現在光搭上飛機我就有誇張的末日感。每當我搭飛機時,都會隨身攜帶孩子的照片,萬一引擎在烈焰中四分五裂,飛機直直往下栽時,我才能在最後一刻看著他們。這種偶爾出現的恐懼痙攣雖然不是很嚴重,卻是不可否認的。我想得到的唯一解釋,除了承認自己變成膽小鬼以外,就是說,我現在已經可以深入而細微地想像,自己要是不幸喪生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我有小孩之前,我沒什麼特別害怕死亡的理由,因為我對於身後的事毫無概念,即使是碰上什麼荒謬的意外而喪命,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現在,想到這幾個孩子會失去他們的爸爸,我那個孤苦無依的太太必須自己照顧小孩,我這條命似乎就重要許多;雖然從某些方面來看還真是沒那麼重要(而且就我的狀況來說,我的餘生也沒以前長啦)。

我知道這些害怕的感覺有點神經質,但它或多或少是真實的。我知道我的小孩瘋瘋癲癲的,或者可以說,如果有大人的行為跟我的孩子一樣,可能就要被收容隔離了。莫非這都是她們傳染給我的?

身為人父之後 我變膽小了_img_1

本文節錄自:《假裝是個好爸爸:抓住上場好時機,老婆、小孩都愛你》一書,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著,陳重亨譯,時報文化出版。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