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水扁走務實大道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5-12-15

瀏覽數 14,000+

陳水扁走務實大道
 

本文出自 1996 / 1月號雜誌 第115期遠見雜誌

這條風動著木棉、樟樹的仁愛路,從頭走到尾,只有短短四.六公里,卻承載著台灣近五十年歷史累砌的政治重心。

路頭路尾遙望、引領著首都風騷的,是民間聲望最高的兩位政治明星--總統李登輝與台北市長陳水扁。

手燃著煙,一位資深文化工作者在煙霧裡暢論,當今政治英雄,非「務實個性最強的阿輝與阿扁」莫屬,他們彷彿是後強人時代,由民粹風潮打造出的兩尊神,各自將廟宇雄踞在仁愛路兩端,既聯合又鬥爭。

一九九五歲終,選戰如潮。頂著第一位台灣人總統的李登輝情結,七十四歲的李登輝身被日據時代、國府時期糾纏錯結的歷史恩怨,為首任民選總統之路僕僕風塵;挾著第一位民進黨奪標首都的陳水扁震撼,四十四歲的陳水扁以戰後出生的中生代政治人物,巡迴各地站台助講,展現勢在必得的接班架式。

諷刺的是,在民進黨內,陳水扁不過是小派系正義連線的領導人,論資排輩還只是個中執委;但是他手中掌控的資源,卻遠高過民進黨整體所有。

十五年間,本是一位執業律師,偶然間捲入前仆後繼的民主浪潮,被親信形容為個性拘謹、害羞的陳水扁,從美麗島辯護律師,而台北市議員、入獄八個月、立法委員、台北市長。陳水扁倒吃甘蔗般的政治生涯,不啻台灣民主發展開花結果的標的。

六0年代黨外耆老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被捕;一九七七年許信良中壢事件,是年選舉,非國民黨籍囊括四位縣市長;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黨外菁英接踵入獄;一九八六年民主進步黨倉促成軍,於三年後一舉攻下六個縣市長席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年輕世代新感受

這些民主歷程,影響漸堆累蓄積,終至一九九四年底,陳水扁以四三%選票當選台北市長。翹盼多年政黨輪政的夢想,就在咫尺。民進黨執政,從沒有像現在這麼近過。

自中央研究院轉入政界的民進黨副秘書長林忠正肯定,陳水扁對現階段台灣最大的意義,是他證明了政黨輪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況且,陳水扁只從「體制外」帶了三、四十個手下,就可以扭轉一個龐大老舊的官僚機器。

而在李登輝情結之外,台灣社會的陳水扁現象也逐漸成形。一九九四年,陳水扁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一百大具潛力的領袖人物,是台灣唯一雀屏中選的人。近日他在各縣市推出的執政演講會,創紀錄地場場爆滿。三屆立委選舉中,全台灣九位隸屬正義連線的候選人,就有八位當選。追隨陳水扁六年之久,市府參事馬永成為陳水扁現象下註腳,從鄉下三級貧戶,以他務實的性格,力爭上游蟬蛻為很都市的中產階級。阿扁市長是台灣這十幾年來本土化的產物。

學哲學的東吳大學講師孫大川則從社會心理分析,在台灣人出頭天的大背景下,老輩政治人物在投入反對運動中,不斷耗損實力、精力;陳水扁卻以知識分子、中產階級的形象,在世代交替的社會情緒下,豁然而起。

「從他以後,台灣終於可以擺脫日據、國府時代的歷史包袱,給人一個年輕世代的新感受。」原住民出身的孫大川評論道。

首都市長晉升為國家領袖的例子,國內外俯拾皆是。知扁甚深的政治評論家楊照歸納,陳水扁是民進黨內最有目標、計畫、最有決心的政治人物。他能一掃過去嚴酷的民代臉孔,鐵了心專注微笑,一直笑進台北市政府。沒有人會懷疑,陳水扁最終的目標、決心,是從仁愛路底走到路頭。

在與國民黨政權鬥乎的五十年歷史中,非國民黨力量終有機會去走這條權力大道。誰有實力可以走到底,無人敢篤定,但是,目前離它只有四.六公里、能天天翹望的卻是當今風雲人物陳水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