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富裕,肉吃多了,來一盤清炒空心菜,大家如獲至寶,一掃而空。稀飯裡放幾塊地瓜,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這勾起我小時候,家境不好,一天到晚吃空心菜及地瓜,痛苦不堪的回憶。
小時候上學帶便當,吃飯時便當只打開一半,因為怕同學看到只有蔬菜沒有肉。現在小孩子帶便當則常向媽媽抱怨,怎麼又是雞腿。我們經歷過苦日子的人,每會責難現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這種責怪不一定都有道理,因為天天吃空心菜,會吃怕,天天吃雞腿也是會吃怕的。
應酬多了,天天大魚大肉,餐餐有明蝦鮑魚,雖然都是名貴的菜餚,但是天天吃,仍然是毫無味道,且箱心吃點地瓜稀飯,配點醬瓜小菜,該多愜意。
空心菜現象
沒有出過國的人,看到英國紐約的摩天大樓,嚮往不已。去美國一定要到紐約,到紐約,定要去帝國大廈走一趟,可是在美國大城市跑久了的人,就會想去美國很多鄉間小鎮看看,如果能在那裡住兩天,那分寧靜,風景如畫,多采多姿的小樓房,其是人間仙境。
在鄉村住久了的人,嚮往大城市繁華;城市住久了的,則羨慕鄉村寧靜。大魚大肉吃多了,就奉空心菜及地瓜稀飯為上品,反之亦同。
這種現象究竟在說明甚麼?我認為主要在說明,人的生活必須有調劑。
所謂調劑,其實就是要有些變化。例如西方人喜歡以旅遊或度假作為生活的調劑,在無法度假時,即使能到郊外空地,搭個帳篷全家住一晚,也覺過癮。
家母每過一段時間,喜歡將家裡桌子及沙發椅,搬動一下布置的方位,頗有新鮮感。我們做子女的,常覺得老人家很有意思,房子就是那麼大,桌椅搬來搬去還不是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變化,人的視覺是容易受騙的。
有個教授朋友,每個星期天,上午、定全家去看早場電影,然後吃個小館子。他說道是最好的親子活動,同時也使一個星期定型化的生活有些調劑。
各位朋友,您的生活有調劑嗎?可能已枯燥多年了,那就趕快策盡一下調劑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