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自已來設定幾個題目,然後一一探討。
(一)為什麼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在當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什麼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追尋中國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國需要統一,可是統一的先決條件就是文化的認同;文化不能認同,是中國統一最嚴重的阻力。一個國家形成的基礎是要有相同的文化,即歷史上所認定的中國人何以為中國人。如果大陸有和我們相同的文化認同,那就是統一中國的先決條件。我覺得中國統一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是恢復私有財產制度。今天只談中國傳統文化的部份。
錢穆的書上說,中國從先秦統一以來,有二十幾個朝代興亡,每一個朝代興起時都有它的理念,當那個理念精神喪失後,朝代也就衰亡了。假設中國大陸和台灣能統一,就是一個大時代的來臨。而如何尋找這個大時代的精神,並配合科技時代來臨,賦予中國文化現代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其實統一是小事情,大事情是決定未來好幾百年中國立國的精神是什麼。
(二)現在為什麼不能統一?
毛病當然是出在中共一九七八年以前用暴力毀滅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自十九世紀以來,中國就已經產生了一個中國文化自瀆運動,不相信自己的文化。不過那時候的人還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多少相信中國文化。而到了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文化自瀆運動,又讓中國人完全不相信自己的文化,認為中國文化裡一點價值都沒有。那時候主張全盤西化,主張打倒孔家店。
在這麼一個傳統下,二次大戰後共產黨就變本加厲,要全面打倒中國傳統文化。
中共用暴力消滅中國傳統文化,我認為有兩個理由,一是依據歷史演進觀中,所謂的「五段論」,認為人類社會從早期的原始共產主義,演變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以至於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馬克思的「五段論」。
套入演化論模式
他們認為這是「科學的社會主義演化論」,好像從演變的角度來說,共產主義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他們的理論核心,所以他們就要讓中國的歷史依照這個公式來發展。所謂的馬克思真理、演化的真理,無非都是要支持這種演化的理論。所以他們在解釋中國歷史時,就把一切往馬克思的公式裡套。把一切的東西都看成罪惡,中國人認為好的事情,他說是壞的事情;中國人說壞的事情,他就說是好的。比方說張獻忠、李自成都變成了英雄。
另一個理由,就是要依照他的理論做思想的改造。我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可是他認為用政治的暴力就可以製造道德,改變人性。現在看得出來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可是共產黨在一九七八年以前,的確想用「黨」組織的暴力和群眾運動來更改人性、製造道德。比方大家都說要學習新思想,什麼是新思想呢?就是一種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讓人變得不自私。演變到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就有一種人類不可以分化的極端理論出現。
改造人性不會成功
什麼叫人類不可以分化?表面上是說用腦的人和用手的人一樣,農人和工人一樣;城市人和鄉下人一樣,叫人想到螞蟻,看起來都一樣。他們似乎想使人「人格畫一」,甚至連感情、情緒都要一致。人格標準化、情緒一致化,其實是用暴力造成這樣的一種境界。他這個改造人性的一致化不可能成功。
毛澤東的「永恆革命論」,就是必須永遠進行群眾運動,文化革命來一次又再來一次,就是永恆革命論的實踐。
這種理論的必然結果,就是反對知識份子,因為知識份子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必須輕視知識份子。不但壓迫,還要侮辱,不但迫害他們的身體,精神上也輕視知識份子,通常叫他們「臭老九」。什麼叫臭老九,就是「自」「大」加一點。他們覺得中傳統文化慢慢反彈國的知識份子太自大、太狂傲了,所以非清算知識份子不可。
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之間,為了理論、革命的需要,以及政權的穩定,更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徹底消滅。
(三)一九七八年後,中共嘗試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我記得一九七八年中美斷交前,余英時教授帶了一個美國歷史代表團,團中有很多美國漢學家,到中國大陸訪問。回美後在耶魯大學報告時說,雖然中共曾大力壓制中國傳統文化,但現在又有反彈的現象。就是說中國文化像一個充滿氣的皮球飄在水面,中共用暴力把它壓到水面下,等到壓力一取消,球立刻就反彈上來了。
我在大陸上也看到很多惰況,顯示中國傳統文化正慢慢反彈。
對這個反彈現象,我特別感到興趣,因為中共在一九亡八年發動全面經濟改革,到了一九八四年,他們發表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黨中央」對於全面經濟制度改革的決議。文件中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實行中國人的社會主義。「中國人」當然不只是一個地理觀念,這自然就牽涉到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的企圖。
(四)最近我到中國大陸住了四十天,特別跟他們討論經濟問題,我注意到兩個問題,第一:私有財產制度在中國大陸能不能復甦?第二:傳統文化在大陸復興的情形。
中國傳統文化的確較前受到重視。具體的說,文化大革命時為了「破四舊」,紅衛兵以暴力破壞了很多名勝古蹟、廟宇、書籍,現在都恢復了。
普通人都以為,中共修長城、宮殿,目的是吸引遊客,其實我看不是,他們修理文化古蹟是恢復傳統文化很具體的辦法。就拿北平來說,它是一個很好的觀光城,我在那兒開會,看到頤和園、天壇等地方都重新建立恢復了起來。最近幾年,他們發掘古墓,把古墓刨出來,本身要有很好的保存能力。比方說在西安發掘了秦俑。尼克森到中國大陸時就看了,我到西安也去看了,他們的確很妥善的保存。西安附近很多名勝古蹟,將來可以變成一個觀光據點。
重建文化古蹟
我在一九七二年文化大革命尾聲時去過中國大陸,有些名勝古蹟在紅衛兵未破壞前,雖然可以開放,不過很多解釋的牌子永遠是痛罵從前,比如說故宮蓋得很好,他們就解釋故宮是「剝削人民的結果」、「勞工的結晶」。另外有明陵、十三陵,那時共產黨說:你看,蓋十三陵要壓迫多少人民才能造成呢?處處拿這些歷史古蹟來說明從前中國有那些鬥爭,用這種態度來處理歷史古蹟。 現在他們完全照著歷史上的說法來解釋古蹟。比如國子監孔廟考試的地方,有一顆大的柏樹--除奸柏。說明牌上寫著:「這株柏樹是孔廟最大的一顆樹,相傳是元朝種的,已經經過七百年了,到現在仍舊很茂盛,傳說在明朝嘉慶年間,有奸相嚴嵩,代替嘉慶皇帝祭孔,樹枝碰到他的烏紗帽,人說樹敢冒犯奸臣,所以叫除奸柏。」這就是中國人過去的說法,不知不覺讓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起了一種景仰。
在北平有一家最貴的飯店--長城飯店,歷史學家黎東方的兒子在那兒請我吃飯,他在美國大使館做事。吃完飯後,聊天聊得很痛快,他自己喜歡看手相,就給我看手相。飯店裡的女服務生就包圍著黎先生,每個人都要他看手相。
文化一代傳一代
看手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玩意兒,如果是文革時,看手相是要砍頭的。為什麼這些年輕小女孩會喜歡看手相?這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是父親告訴的,不是書上看的,是由文化或語言上保存的。
中國文化很要緊的一點就是在每天說話中,我們都不知不覺的把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保存起來。比方說,「天」的觀念,中國人話裡用到「天」的,簡直有好幾百條。中國人以為道德的來源是「天」,天理、天良、天子……中國人把價值一代傳到一代,誰傳的呢?主要是家庭在傳。因為家庭是教你語言的地方,家庭的主要任務,是把文化從一代傳到一代,父母教子女說話,在語言中就帶有很多從別的價值觀。
恢復家庭制度
從前中共要破壞文化,首先必須破壞家庭,讓子女清算父母。現在他們就不敢再拆散家庭了,家庭又恢復到是一個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工具。
他們意識到恢復傳統文化,和恢復家庭制度有絕對的關係。
(五)為什麼要恢復傳統文化?
我想最主要的目的,第一是號召團結,因為在「黨」裡面,過去他們遭遇到很大的困難,就是派系鬥爭。他們現在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再像一九七八年以前造成派系鬥爭。
而什麼才能讓他們不再發生派系鬥爭呢?就是他們必須建立各派都能接受的東西,而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們願意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它是能保持內部統一的辦法,誰能反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呢?
比方說,祖國的「祖」字,從前講這個字是犯罪的,因為「祖」代表傳統、代表舊,過去他們不喜歡聽,所以在早期,不許說「祖」,「祖國」、「祖先」都不許說。可是現在,「祖國」這個字眼到處可以聽見。
這使我想起,以前俄國也絕對不准說「祖國」,尤其不可提到彼得大帝。但在一九三幾年時,希特勒預備侵犯俄國,俄國需要的團結力量,不是共產主義,而是俄國人對自己祖國的觀念。
當時中國駐俄大便是蔣廷黻,他有天到列寧博物館參觀,館員因為他是貴賓,就希望他簽字留言,蔣廷黻簽下:「俄國將要恢復大彼得的光榮。」館員一看很吃驚,告訴他:「我們本來就反對帝俄王朝,您怎麼這樣寫?」蔣廷黻說:「你不要管,由我自己負責好了。」
館員就立刻向外交部呈報,外交部官員就去見蔣廷黻說:「大使,你說這句話好極了,是我們非常願意說,但不好意思說的話。」
不敢歌頌人性尊嚴
由外賓提出來,他們覺得很好,因為號召他們團結的,不是那些主義,而是俄國的傳統文化。
現在中共在改革制度時,要讓人民團結,要把人的情緒激發起來,「祖國」遠比「主義」重要。他們現在又為了團結而恢復「祖國」的稱呼,因為人是道德的動物,不能永遠處於文化真空的狀況。他們沒有人再相信馬列主義了,填補這個道德價值真空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他們恢復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一些阻力,讓他們進退維谷。比方說,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恢復貞節、恢復忠與奸、恢復祭孔。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也有些不能說出來,比方做人的尊嚴,這不能隨便說的,因為你如果那麼說的話,共產制度受不了。他怎麼能隨便歌頌人性的尊嚴呢?人性尊嚴牽涉到人的自由和獨立,可是他們現在還不敢提出自由、獨立的口號。如果一提出這種口號,立刻就會給反對派口實,讓他們攻擊你,說是造反。所以不能公開倡導這東西,只能圍著這個東西轉。等到他們真找到獨立自由的觀念時,才能說是真正恢復了傳統文化。
另外一個限制是有關知識份子的問題,因為中國的知識份子在歷史上永遠有很特殊的地位,知識份子想取得影響政治的能力,是知識份子對政治負責任的傳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共產黨一直都在壓迫知識份子,侮辱有政治責任的知識份子,他們對知識份子不敢放得太開,因為知識份子衝力太大了,他們恐怕放得太快,知識份子會爆炸,就會對政治大為批評,百花齊放。就像「陽謀發掘大毒草」那個故事。
提高知識份子待遇
吳健雄院士在年前到大陸去,鄧小平告訴她,支持知識份子的政策還沒有落實。他們現在的政策是希望儘量提高知識份子的待遇,從理論的演化中,承認知識份子用腦跟用體力有同樣的生產價值。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說:「人的知識愈少愈好。」工人演講時說:「我,是土包子,我雖然一點知識也沒有,可是我是一個擁護毛澤東政策的人。」
那時候沒有知識是一種美德;現在至少把有知識腦力算做生產的一部份。但是如果拿來和傳統知識份子對政治負責任的態度比較,這分明是一種嘲笑,因為傳統知識份子從來不爭自己的待遇,爭的是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
(六)中國的統一問題。
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統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所謂中國,從來不是一個狹隘的主權觀念,從先秦起,就是一個文化觀念,華夷之辨,歷史學家向來把中國兩字認為是文化觀念。
在乎的是文化
中國過去多少年改朝換代,但文化還永遠在發展,一脈相傳。比方清兵入關,明朝反對,並不是反對異族取得政權,反對得最激烈的是留頭髮的問題,因為頭髮是文化的象徵。中國人對政權的交替並不是很在乎,但對文化很在乎,所以要統一中國,建立文化的共識是很重要的,是中國統一的先決條件。
先總統 蔣公非常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我第一次見他是在梨山賓館,他說,他最恨中共把中國歷史消滅,把白臉變紅臉、紅臉變白臉;罵關公而捧曹操,把歷史整個扭曲。
先總統早就看出來,文化統一是中國統一的先決條件。現在的總統對「法新社」記者發表談話時說,我們並不是要保持政權,而是要保持一個做人的尊嚴。有人以為這是西方人的文化,其實這是道道地地的中國傳統文化。
(七)尋找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現代人有什麼關係?其實大陸也在問這個問題,中共有個副總理演講時說:「現在我們必須找出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北平時,有個世界聞名的義大利男高音帶了一個歌劇團到北平演唱。劇名是波希米亞,主要意思說:人類之間產生同情心是一個極高的價值。說這種話以前在大陸是要殺頭的。怎麼人性變得那麼尊嚴了呢?現在演這個戲,大陸青年雖然不太懂,但有一些新的東西、美麗的歌聲,他們就瘋狂的拍手,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自己沒有的。
但是那是義大利貨,畢竟跟他們無關。每年台北的國建會裡有青年表演節目,多采多姿,我們的文化生活士大陸不知豐富多少倍。中國大陸現在正在找一些能夠滿足精神生活的一種活動、一種內涵。
國建會時就有人建議俞院長,應該把台灣發展的成果讓大陸分享。所謂分享不是經濟援助,而是我們的豐富精神生活,這是為大陸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運動催生最好的辦法。如果我們不把這種資訊向大陸傳播的話,可以說就沒有盡到對大陸同胞應盡的責任。分享就是這樣,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是怎麼繼續發揚的。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恢復,我是比較樂觀的。
共產制度在人類歷史上很短,蘇聯的十月革命到現在才七十年。
中國共產黨在大陸也不過三十多年。中共試圖以暴力消滅中國傳統文化的企圖,根本沒有成功。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傳統文化一定可以恢復。
(彭偉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