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整形失敗外觀走樣?恐患肢端肥大症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2017-09-29

瀏覽數 14,000+

整形失敗外觀走樣?恐患肢端肥大症
 

中秋佳節難得與久違的親友團圓,外觀大不同讓人認不出來?顴骨變高、額頭變高、鼻變大,或者是變厚唇,這可不是整形失敗的後遺症,很可能是因為罹患肢端肥大症的罕見疾病,導致外觀改變,讓久久不見的親友幾乎認不出來。

今年50多歲的林太太,就是活生生的案例。林太太因不知自己罹患肢端肥大症,中秋節返鄉與多年未見的親友碰面,卻發生大家認不出她的窘境。

另外的案例是今年50歲的施小姐,12年前生產完後不久,自覺有媽媽手,常感到麻、刺痛;戒指戴不上去,生產前的鞋子也穿不回去,施小姐誤以為是產後身材尚未恢復,孕後水腫。

不過,在一次親友的喜宴上,巧遇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林宏達醫師,林醫師目測懷疑施小姐可能罹患肢端肥大症,建議她拿婚前照片就醫檢查。檢查結果確診施小姐罹患肢端肥大症,並有0.8公分大的腦腫瘤,經手術切除後,回復外貌,維持每半年追蹤一次,迄今未再發病,算是相當幸運的患者。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多為患者腦垂體分泌生長素細胞出現增生或產生腺瘤所致。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新增3到4個新病例,國內目前確診的患者僅1400多人,每年持續新增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

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張承能醫師指出,肢端肥大症是漸進式,比較不好診斷。發病最明顯的特徵是外型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的症狀是臉型改變,例如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戽斗等,以及手腳變大、變肥厚,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愈換愈大等。

張承能進一步指出,肢端肥大症主要是腦下垂體有腺瘤,腺瘤分泌生長激素,並刺激身體器官、結締組織,導致器官變大,對人體造成影響,雖然不會立即對生命有影響,但到末期會導致血糖增加、心臟肥大至衰竭。

行醫多年的林宏達醫師曾擔任台北榮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憑著多年來的經驗光用肉眼就發現異狀,有「會看面相的神醫」之稱。

「如果不是碰到林醫師,我現在應該是醜女了吧!」施小姐表示,確診前,朝日相處的親友、同事,甚至另一半都沒有發現她外貌的改變,要不是被林醫師一眼看出來,恐怕要拖很久才能確診。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不過,像施小姐這麼幸運的人並不多。

曾有調查發現,近四成的患者沒有察覺自身改變,確診時間延長5至7年,許多時候腫瘤已經大於1公分以上,對視神經造成壓迫,影響視力才就醫。

尤其是,診斷後有很多病人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如果延遲治療過久又未能適當治療,預後狀況差,平均壽命比正常人短10到15年之久。

肢端肥大症的外觀改變是漸進性,對一般人來說較難辨認。林宏達建議,如果出現額頭變高變寬、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增厚及舌頭變大,以及手腳變大等症狀時,如同時還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應該拿出舊照片比對,適時就醫,因為目前難以預防,「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擔任關懷肢端肥大症活動代言人的藝人阿喜也建議,要多多關心周遭親友外觀,如果有發現類似肢端肥大的症狀,可不要誤以為是整形失敗的關係。她笑稱,現代人喜歡用手機自拍,也可以藉機好好觀察自己的外貌是否有改變。

(圖/李素慧醫師門診情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