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和八重山之間雖然被劃下了國界線;不過,對於直至日本戰敗之前,就像是前往隔壁村落似地毫無拘束地往返於兩地的八重山島民而言,和台灣之間的來來往往,也沒有走私買賣的感覺。
據居住在八重山的鄉土歷史研究者牧野清說,台灣有蓬萊島之美稱,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寶島。
「不但挖得到金礦和銀礦,島內的糧食也相當地充裕,香蕉更是極其出色。也有製糖廠和鳳梨工廠,稻米的產量也很豐富,所以在我的記憶之中,從來不曾因為食物而困擾過。」
從這個台灣,夏子除了運回了砂糖、米(蓬萊米)、茶葉、橘子酒之類的食品外,也運回了盤尼西林和鏈黴素之類的藥品。在教師的薪資約為三百圓的時代,據說鏈黴素一瓶的價格就高達一千圓,如果運到日本本土,價格則可提升到五千圓。
附帶一提,日本本土的盤尼西林批發價,在一九四六年十萬單位是三千九百三十圓,而到了四八年則大幅滑落至五百一十三圓。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國內開始工業化生產盤尼西林,不過直到一九五○年左右國內全面普及之前,盤尼西林仍是走私物資當中能夠帶來龐大利潤的貴重商品。
而夏子所運送的走私物資當中,稀奇的是居然還有糖果球。前石垣市長石垣喜興在自己的家中開了雜貨店,而夏子曾經將一部分的商品委託給石垣販售。
「有一種台灣製造的糖果,樣子很像金平糖,賣得很好。她會把糖果裝在容量一斗的四方形金屬罐子裡帶過來。因為那是個缺乏甜食的年代,所以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會來排隊購買。就算是在店裡放了走私的商品,警察也不會說什麼。就是默許的狀態呢。」
剛開始時,夏子會用這些物品來交換舊日本軍隊遺棄在八重山的舊輪胎和天然橡膠。
在戰爭期間,日本軍隊於八重山布署了陸海軍合計超過上萬名的守備兵力,因而也儲備了相當份量的物資,如飛機的零件、舊輪胎、天然橡膠、銅線、機械類物品之類的。因為日本戰敗而自八重山撤退之際,軍隊遺棄了這些物資;有些就被任意棄置在山野之間,而有些雖然被藏起了來,但放著放著也就不了了之了。
夏子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從何處搜集到那些物資;據說她將收集到的物資暫時保管在石垣的租借倉庫中,然後再悄悄地運送到台灣。
夏子丈夫的親戚之中有一名叫作金城龜三的漁夫。龜三是個很認真而且值得信賴的人,夏子經常拜託他幫忙運送這些物資。石垣島是一座為珊瑚礁所環繞的島嶼。當時尚未大舉填海造地,因而為珊瑚礁所覆蓋的海岸猶如針山。據說龜三是扛著貨物赤腳行走在這些珊瑚礁上頭。
「以前的海人的腳底板可是結實的像草鞋一樣,人家都說比分趾鞋還厚喲!所以就算是走在珊瑚礁上面,也完全不當一回事。我搬運過各式各樣的東西,這麼說來,倉庫裡頭還有天然橡膠呢。橡膠的長度大概是一公尺半,厚度是二十公分左右。這些橡膠丟到海裡也會浮起來,所以搬運起來很方便喲!大部分的貨物都是裝在箱子裡,所以搬了什麼,我也不知道。聯絡總是來得很突然呢。當夏子嫂跟我說:『運了輪胎回來,你能不能來幫一下忙呢?』就算是大半夜,我也會馬上就跳起來跑去!搬運的人有五、六個,舢舨是兩艘。然後在天亮之前把貨物全部都搬完喲!這段期間,夏子嫂就只是待在倉庫裡,等待聯絡和盤點貨物的數量而已。她從來不會多說廢話的。搬運費?因為是親戚,所以沒有拿錢啦!」
如果僅僅只是搬運舊日本軍隊所遺棄的物資,沖繩的走私貿易應該很快就會畫下句點。不過從戰爭結束的隔年起,美軍開始聘僱沖繩人進入基地內部從事單純的軍方勞動作業之後,HBT、毛毯、香菸等等美軍的剩餘物資,便大量地流出基地,逐漸成為走私的主要品項。
雖然美軍屢屢發出警告並展開取締,但是他們所爆發出的能量卻絲毫不受限制,不久終於出現了即便是在近代也相當罕見的大走私時代。
本文節錄自:《沖繩走私女王:夏子》一書,奧野修司著,黃鈺晴譯,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