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絕對有優勢發展精準醫療,但我們需要更多整合,以及法令配套和鬆綁!」
今年六月剛從聖地牙哥考察回來,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指出,今年初,台灣已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發條例」,將新興生技醫藥產品納入,鼓勵產業界投入精準醫療、基因與細胞治療等新領域;而「醫療器材管理法」也正研擬專法當中。
而過去台灣各大醫院與研究機構缺乏整合,負責統籌生技產業發展的吳政忠,將跨部會成立一個「台灣癌症精準醫療智識庫」。
為鼓勵草根式的創新發展,他正推動「下世代科研人才創新生態環境建構」方案,鼓勵小型研發服務公司(RSC)投入前瞻技術研發,生物醫學就是重點項目之一。
身兼工研院董事長的吳政忠,認為台灣的強項在「應用」,可透過RSC迅速整合各種生技場景的應用。
至於研發端,他則呼籲別讓「中點」變「終點」,認為學術研發應接軌市場,有「一篇論文可開一家公司」的企圖心,否則論文一發表,壽命就結束,很不划算。
此外,美國FDA在今年通過史上第一種針對特定基因變異(而非針對疾病類型)的藥物Keytruda(吉舒達),翻新全球對癌症藥物的見解。
對此,吳政忠說,目前正在修法,要將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行政法人化,建置國家藥物審查中心,輔助食藥署(TFDA)增進藥品、醫材的審查速度與能力。
至於聚落發展,今年底,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會完工,屆時將進一步串接竹北生醫園區、中科與南科,成為生技廊帶,並將打造「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
「把高速公路蓋好,就會有許多人來賽車!」吳政忠期許,做好軟、硬體的基礎建設後,台灣生技業的第四個十年,能與國際「精準」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