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的警示聲響起,站在練箭場上,譚雅婷舉起長度幾乎等同她身高的箭弓,挺直腰幹,方才青春的眼睛,突然閃起銳利的眼光,上箭、拉弓弦,然後放箭,還沒看見箭的影子,就已落在距離70公尺遠,澄黃色的靶心。
70公尺的距離,讓箭靶縮得很小,瞇起眼睛還看不太清,她卻行雲流水沒太多猶豫,速速射了好幾箭,全都安然入靶,旁觀者驚嘆,彷彿有神,每支箭都注了念力,要箭去哪就去哪。
譚雅婷自國小五年級就開始練射,今年23歲,練了半世人的箭,對於射箭的熟悉,好似倘若四周全黑,她都能摸清弓箭每一寸底細,靠著手感,照樣讓箭穿越靶心。
「天才少女」是外界給她的稱號,綁著馬尾,膚色陽光,158公分身形與一般女孩無異,但運動緊身衣底下,仍透著精實的肌理,她跟其他女孩一樣愛美,指甲上也塗著繽紛的顏色。
如果脫下一身運動衣,走在街上,沒人會知道,她在去年巴西里約奧運,替中華隊團體賽拿下一面銅牌,個人成績擠進前五強。很早就顯露射箭鋒芒的她,2012年,當時才18歲,就被選入國家隊參加倫敦奧運,成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射箭國手。
問她如何練箭,天賦與努力之間,哪個才是她表現優異的原因?此時譚雅婷一臉無奈,「絕對是努力,我反而覺得我在射箭的天賦還輸很多人,別人練的比我少,成績卻仍很好,我也不知道外界為何稱我為天才,」尷尬的臉龐,帶有幾分羞澀與謙虛。
說她是天才,不如說她是「地才」,是趴在地上,匍匐前進的。「平常練習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6點,但時常我會為了手感、動作與細節的修正,比別人更晚走,」原則上,一天3百支箭是上限,但她往往都超量練習,一天5百支箭。
比賽中,當成績不如預期,她會細細檢討,研究別人的優點,然後超越。天蠍座都如此好強?她睜大眼睛點頭表示贊同,身體往後倒,哈哈大笑。
好強的一面,從國小開始即展現草根性格。小學選擇射箭,是因為隔壁的富禮國中,當時正招收第一屆射箭隊,不愛讀書卻很好動的譚雅婷,收到一張射箭隊參加與否的白色選填單,沒考慮太多,就簽了下去,「射箭!很酷,也以為是夏令營,感覺很好玩,」當時天真,當射箭是遊戲。
抱以一顆去玩的心態,等同毫無心理準備,赤裸上陣。第一天訓練,教練倪大智沒給任何蜜月期,操練嚴格。初練的新手,碰弓箭之前,都會用彈力帶綁兩個結,圍成一圈,左手放前端,模擬拿弓,右手放後端,3根手指頭扣著帶子,模擬拉弓繩,轉頭看向前方,背脊挺直,雙手把彈力繩拉至最底,撐個三分鐘。
一般男生做如此動作,手會在半空中抖個不停,遑論撐3分鐘,「一開始我也超抖,頂多撐1分鐘,但就慢慢練,慢慢加長時間,」她邊指導邊說。
第一天拉彈力帶,枯燥乏味,外加體能訓練,要求2公里在10分鐘內跑完,雙手雙腳都被電得「金閃閃」,隔天全身痠痛得不得了,雙手近乎殘廢。但即使痠痛,到了學校仍繼續練,不得喘息。真的太累,就像入營當女兵,沒過幾天已經崩潰,邊跑操場邊哭。
魔鬼訓練讓很多學生嚇傻,默默不告而別,但譚雅婷卻太老實,落跑之前先跟倪大智報備,於是被強力慰留,就此逃不開。本來30幾個人,半年後真正留下來的,加她剩4個人,包括與她在里約奧運一同拿下銅牌的學姊林詩嘉。
回憶起這段痛苦,深刻的好像是昨天發生的事,「可是不這樣練,不會有成績,」譚雅婷事後回顧,下了結論。原因是從訓練開始到參加生平第一次新竹市的國小組射箭賽,僅7個月的時間,就拿到全市冠軍,往後,她幾乎包辦了國中、高中各賽事金牌,成了最年輕的奧運國手。
從那時起,譚雅婷頓時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開始批上天才少女的稱號,大家都看好她,甚至認為她年輕,沒見過太多風浪,反而不怕大場面,能順利奪牌。
年紀太輕,每份期盼應該是祝福,卻成了千金重擔。箭很輕,心很重,初出奧運個人賽連16強都擠不進去,「每射一次都很怕,」射箭最需要屏氣心定,多了怕心讓她失常。
成績不如預期,回國後墮入谷底,往後碰到弓箭,奧運上的膽怯,就會像詛咒纏著身,即便練習,每射出一箭都有困難,讓她多次想直接放棄,乾脆做個逃兵。
直至親友教練不斷拋繩索救援,花了3年她才終於爬出來,在里約奧運拿回信心。
譚雅婷承受了超越同齡所能承受的故事,如何不怕?她說:「射箭讓她學會緊盯目標不放,」目標在,就不迷網,就不害怕,這次她能量十足,面對不久後的台北世大運,要再替自己添一面獎牌。
譚雅婷小檔案
出生年:1993年
就讀學校:中華大學
成績簡介:被外界稱為天才少女,2012年以最年輕射箭國手踏入英國倫敦奧運,2016年在里約奧運拿下團體賽銅牌,個人成績幾進前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