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氣候威脅,加上國內漸趨吃緊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與備轉容量率,落實全民節電,刻不容緩。
新北市於104年4月至105年3月參與行政院舉辦之「智慧節電計畫」,且於104年舉辦之「縣市創意節電競賽活動計畫」橫掃縣市創意金獎、縣市創意網路人氣獎及6項亮點創意獎,而在智慧節電計畫期間,新北市累計節電率達1%,為6都第1。於105年度再獲「夏月‧節電中」縣市競賽,直轄市組節電績優第1名,其中服務業部門戶均節電率更高達3.41%,亦為6都第1。
106年6月29日,新北市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齊聚「新北市核心都會區減緩熱島效應」圓桌論壇,希望集思廣益,共同商討出適於新北市的都會區退燒對策。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致詞表示,新北市為亞洲第一個完成「市長聯盟」所有徽章核定的城市,亦獲得國際碳揭露組織CDP評選為2015年全球十大優質城市的殊榮,更為我國第一個獲選城市,環境保護與節能減碳應是地球公民該負起的責任。
論壇中與會學者分析,亞洲都市熱島主要起於城市快速擴張而大量產生的「人為熱」(空調、汽機車、人工發熱、路面鋪面的輻射反射高以及建築建材隔熱差反射率低白天吸熱等)。都市熱島效應的負面影響,除了明顯可見的空調設備能源消耗,統計也顯示溫度與非正常死亡率相關,都會區溫度愈高,居民的健康風險亦隨之增加。
回顧新北市因應極端氣候的循序對策:94年啟動「新北透水城市建設」,以存水、透水、再利用等概念逐步打造透水(海綿)城市;103年4月29日,以氣候變遷等因素為主要考量的《都市計畫法新北市施行細則》正式公布施行,明訂建築開發行為應保留法定空地百分之八十透水面積,並應設置充足之雨水貯留滯洪及涵養水分再利用相關設施,以提高防災功能。
此外,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指出,節電成績顯著,除歸功市民的積極參與,以及結合創新、儲能、節能的智慧節電策略奏效,更重要的是,新北市長期投入極端氣候因應,智慧節電只是對抗氣候變遷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
副市長葉惠青指出,有效的都會區降溫之道,「不外乎掌握風、水、綠帶等3項自然因素,以及加強節電等人為努力」,實際施行步驟則強調精確收集都會「熱點」區域的微氣候資訊、繪製新北市氣候圖,再根據分析氣候圖所產生知識,藉由五大熱島降溫手法(通風、綠化、透水保水、日照反射及重視遮蔽、減少人工排熱),並透過都市計畫及法令制定,為都會區建立永續的散熱機制。
證諸截至目前的全球發展,學者一致同意「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是一項艱鉅任務」,綜合德國、日本與鄰近香港經驗發現,政府投入「大量且長期」的資源與研究,是減緩都市熱島效應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副市長葉惠青說,新北市從「城市能源使用」與「氣候變遷對應策略」的角度,展開都市熱島效應減緩,目前已選定溪北(捷運三民高中站周邊)與溪南(捷運府中站附近),進行小區域試行,藉由政府對相關議題投入適當資源,希望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加乘擴大智慧節電的優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