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當你回應孩子時,請不要說「可是」兩字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8-30

瀏覽數 6,500+

當你回應孩子時,請不要說「可是」兩字
 

避免「可是」兩字

上一條守則〈以同理心看待孩子〉,是跟孩子鞏固彼此情感連結和關係最好的方法之一,卻可能因為「可是」這兩個字,抹煞了我們原本想暫停下來、與孩子共感的好意。

讓我沿用上一條守則的範例來解釋,「親愛的,我知道你很氣憤,因為還要做完事情才能去提姆的家,我懂為什麼你覺得掃興。如果是我,還要等等才能去做我很期待做的事情,我也不會開心的。」到此為止一切都很好。但是我們常常會加上一句:「可是──你應該在出門前把事情做完的。」「 可是」 這兩個字有負面的涵意──當你表達完同理心之後,緊接著說出「可是」,就會抵消先前的善意 。

這兩個字會破壞你才創造出來的情感連結,並且再度引發衝突。

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你回應孩子時,請不要說「可是」兩字,可以改成「同樣的」來回應他,(其他好的說法包括「還有」或是「另外」)。當你說「同樣的」時,暗示著孩子和大人雙方看待事情的方式都是有理的,無論哪一種觀點都是「好」或是「正確的」,通常爭執衝突就能降至最低。

「親愛的,我知道你很氣憤,因為還要做完事情才能去提姆的家。如果是我,還要再等等才能去做我很期待的事情,我也不會開心的。同樣的,請你記得我們家的規定,如果晚上要出門,一定要先把分內的事情做完才行。」同樣的訊息內容,但是衝突會減少。

當你回應孩子時,請不要說「可是」兩字_img_1

本文節錄自:《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一書,艾莉卡.賴許(Erica Reischer)著,黃庭敏譯,大好書屋出版。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圖片來源:pakutaso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