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嬰兒潮落難中年

張麗容
user

張麗容

1995-07-15

瀏覽數 18,600+

嬰兒潮落難中年
 

本文出自 1995 / 8月號雜誌 林洋港攤牌,國民黨分裂?

他們一向轟轟烈烈,以社會改革者自居,勇開風氣之先。對他們來說;人生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抗爭不到的權利。可惜,自信滿滿的他們在九0年代栽了跟斗,宛若從雲端墜落的天之驕子,開始嘗到現實的滋味。

這群占美國人口三0%以上的天之驕子,出生於一九四六到六四年,全美共有七千八百萬人,是美國人口結構上突然增多的一群,大家都叫他們戰後嬰兒潮代(baby-boomers)。

然而,嬰兒潮代的重要性絕不止於人數龐大,沒有他們,美國歷史或許將要重寫。

不知讓步為何物的嬰兒潮代,十八歲就拿到投票權,早早便能以選票表達已見(他們之前的上一代是二十歲才有投票權);讀大學時,鼓動學潮,反對越戰到底;女權運動在他們手裡發揚光大;深具環保意識的他們,成功催生「地球日」,喚醒大家「地球只有一個」。更有趣的是,年輕時顛覆一切規範、要求絕對自由的他們,卻趕在子女變成青少年前,一手策畫遊說立法,提高飲酒年齡。

促使嬰兒潮代睥睨縱橫美國社會的,是他們成長背景所塑造的特質。

他們是美國有史以來受教育最均等的一代,不像上一代歷經第二世界大戰與經濟大恐慌的折磨,嬰兒潮代長於戰後的欣欣向榮,當時美國打過全球市場無敵手,經濟前景一片大好,處處是機會。在這樣的順境中長大成人,他們覺得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事,世界本該按照他們的想法運行,社會應該為他們的前途鋪路,過好日子是天生的權利。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地理直氣壯。

初享原地踏步滋味

難怪他們是最常被檢討的一代;上一代批評他們不懂感恩,X世代認為他們得了便宜還賣乖。因為無論是和父母那一輩或X世代(一九六五~一九七六)相較,嬰兒潮代的投資報酬率都是最大的,一樣的努力,獲得的回報最豐厚。

沒想到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嬰兒潮代終於吃到苦頭。八七年紐約股市崩盤後,美國經濟自此一蹶不振,嬰兒潮代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轉眼煙消雲散。

首先要面對的是組織無情。

美國百業蕭條,公司不得不裁員度小月,組織需重建,自此績效掛帥,年資擺一邊。企業扁平化後,大量裁減中層主管,嬰兒潮代首當其衝。更上一層樓成為遙不可及的夢。一位備受打擊的四十三歲保險業經理人,氣憤難平地表示,「我曾經擁有過個人專用辦公室,現在我只有一部筆記型電腦。」

其實,他該慶幸自己的遭遇。現在,許多人為提防被炒魷魚,一星期工作六十個小時已是稀鬆平常。雖然保住了飯碗,具有高亢企圖心的嬰兒潮代卻很不快樂。按道理,現階段應該有所升遷,加薪的幅度也不應該只是反映通貨膨脹。懷念過去的一帆風順,今昔對照,真是情何以堪。

公司不會不曉得員工的苦悶,不過,他們不會「對症下藥」,從提供紅利、升遷方面著手,在美國八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調查中,三分之二的公司頂多提供員工壓力管理的課程聊表心意。倘若你不滿現狀,歡迎向外發展,反正老闆知道你無處可逃。窩在原地踏步的感覺,讓一向不可一世的嬰兒潮代窩囊極了。

失意的他們,不再相信組織,覺得自己對生活一時間失去了掌控權,腦海中開始迸出一些以往從沒想過的問題。

「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在全美排名第四的Amoco石油公司擔任資深專員的四十歲蓋瑟問自己。「當你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說是不去想一些事是騙人的,」曾參加「哀樂中年」成長團體的史考特,說出嬰兒潮代的心情--「突然間,你必須聆聽自己心底的聲音:「我要一輩子當會計師嗎?」「十五年前設想的生活模式適合現在的自己嗎?」「下半輩子該怎樣過?」」一位參加公司生涯規畫課程的成員,課後告訴主辦人,他當了二十年工程師,突然明白自己最想做的事是養馬。

事實上,嬰兒潮代並非是這波不景氣的最大受害者,相較之下,X世代只能找到「McJobs」(比喻戴方帽的大學生進不了華爾街,只好到麥當勞混口飯吃)的境遇更令人鼻酸。然而,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嬰兒潮代卻此X世代對組織更不滿意,只有四一%對公司的管理制度有信心,X世代至少尚有五0%。

晚景堪憂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面對這樣的結果,調查負責人史汀博士的觀察是,「嬰兒潮代通常懷抱較高的期待進入組織,幻想破滅的可能性自然比X世代大得多。」

更慘的是,讓嬰兒潮代失望的不只公司,還有政府。若不小心因應,嬰兒潮代不僅中年危機難熬,還有可能晚景淒涼。

九一年蓋洛普調查發現六一%嬰兒潮代計畫六十歲揮別職場,享受悠哉的退休生活。很可惜,依照目前的情況看起來,他們的美夢極有可能難以成真。

「看到上一代的退休生活十分美好,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我們相信,當我們無法照顧自己的時候,政府會照顧我們。」柏克萊大學的經濟學家歐塞貝一語道破嬰兒潮代的心態。

很遺憾地,嬰兒潮代的希望將落空,因為屆時政府將可能有心無力。

一九三五年,美國社會安全局訂定退休年齡為六十五歲時,當年的平均壽命是六十二歲,時至今日,拜醫學進步之賜,嬰兒潮代的父母活到八、九十歲不成問題,這樣一來,光是這一代就會用掉大量的社會安全金。加上原本人口就多的嬰兒潮代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一群人(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至少有一千萬人活過九十歲),社會安全基金勢必入不敷出。社會安全局自己已經承認,按照目前的稅賦與支出現況,到二0二五年將一毛不剩。

而且,搞年齡歧視的企業,利用裁員以拒付退休金,更替嬰兒潮代的退休前景雪上加霜。「美國公司裁員先砍老人,許多五十歲以上的經理人將再也找不到全職的工作機會,他們已經完全被美國職場所遺棄。」「新聞週刊」的專欄作家昆恩的觀察。

一般美國人的退休經費來自三方面;社會安全退休金、公司的退休金與自己的儲蓄。由此可見,嬰兒潮代若不趕快自力救濟,晚景堪憂。

「經理人」雜誌的專欄作家格藍觀察,某些嬰兒潮代常陷入「不勞而獲」的幻想中。這種「不想付出代價」的特質,完全反映在紐約時報與哥倫比亞電視公司合辦的問卷調查裡。幾乎每個嬰兒潮受訪者都企盼退休後仍能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而且每四個受訪者就有三個認為自己退休時會發生財務危機,即使如此,仍有一半的人尚未為退休做任何的打算。

人生猶待揮灑

美林證券公司(Merrill Lynch)的調查指出,即使三十好幾了,嬰兒潮代仍有為今天而活的心態。反而是年輕的X世代覺得政府不足以為恃,他們要做自己的靠山。許多投資顧問從數年前就陸續接到X世代的財務諮詢:「我今年二十四歲,免稅退休基金帳戶內有一萬美金,該怎麼運用這筆錢最恰當?」

反觀以享樂主義出名的嬰兒潮代,成功地從嬉皮轉型為雅痞,將辛苦賺來的錢投資生活品味,開好車、吃鱒魚大餐、到佛羅里達度假,根本不想去管二三十年後的事。

不想面對現實的嬰兒潮代,也許是尚未做好心理準備。

薛希(Gail Shechy)在她的新書「新歷程:重新規畫生命」(New Passages :Mapping Your Life Across Time)中指出,現代人快遠地離開童年,卻沒有比較早熟,反而耗費更多時間去摸索成長歷程。她認為許多嬰兒潮代並沒有步入中年的心理準備,仍在「中年青春期」(Middl-escence)裡掙扎,直到四十歲才覺得自己長大成人。

十八世紀的英國詩人楊(Edward Young)有首詩描寫人生進程;三十歲的人會懷疑自己是否做了傻事;四十歲時發現的確如此,趕緊改弦易轍;年過五十後,才悔恨自己虛擲光陰。退而求其次地換個具體可行目標。

在九0年代不景氣的洪流裡,曾是美國夢代表的嬰兒潮代步入了中年,明年,最大的嬰兒潮代將過五十歲的生日,他們能擺脫中年困局,重拾往日的意氣風發嗎?

嬰兒潮代的人生第二春,猶待盡情揮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